被奴役的臺灣黑熊?莊信棠詮釋《熊熊上河圖》:它含意是輕鬆的

▲插畫家莊信棠所繪的《熊熊河圖全圖(點圖可放大)。(圖/莊信棠授權提供)

記者智勝/採訪報導

臺北車站刊出燈箱廣告《熊熊上河圖》意外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由於畫中工作、作苦力的清一色全是象徵臺灣人的「臺灣黑熊」,而畫中最多、象徵着大陸人的「貓熊」則全在遊覽玩樂,因此有網友解讀成「臺灣人被大陸人奴役」。對此,《熊熊上河圖》的作者莊信棠表示,「這樣解讀是曲解了,畫中所繪的是外地遊客來臺遊玩景象,來到臺灣,當然是臺灣人在服務大家啊!」

嘉義插畫家莊信棠2014年仿北宋畫家張擇端畫作《清明上河圖》,以古樸的色調繪出《熊熊上河圖》;畫作中穿梭在街上人羣,全以不同種的「熊熊」作替代原本北宋時期汴梁繁榮街景,也加入了「現代臺灣味」,仔細看看畫作中,街道兩旁出現的是各種臺灣小吃,包括米糕、雞排、珍奶阿里山茶、東山鴨頭等等,隨處都可以見到莊信棠的巧思

▼《熊熊上河圖》中隨處可見臺灣特色小吃,臺灣味十足濃厚。(圖/記者劉亮亨攝)

但這樣一幅別出心裁的創作,卻遭到網友曲解;由於畫中正在工作、擡轎、當扛夫、划槳的清一色全是臺灣黑熊,而其他如貓熊、棕熊北極熊等皆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游覽,甚至在河岸邊跳舞、飲酒作樂,巨大的反差也讓網友直呼「被奴役的臺灣黑熊」,更有網友將畫作視爲「兩岸統一後的臺灣人情況」。

▼網友發現畫中做工的清一色全是臺灣黑熊。(圖/翻攝自推特)

對於網友這一解讀,莊信棠接受《ETtoday新聞雲》記者採訪,聽到網友的看法後笑了一笑,「每個人都會有他的角度、看法,但這樣去解讀這幅《熊熊上河圖》,確實是曲解了!」

「這幅畫對我來說是大作!」莊信棠說,《熊熊上河圖》完成於2013年,當時由於身體因素休息了一年,再度提起畫筆時,畫出的就是這幅《熊熊上河圖》。莊信棠說,名畫《清明上河圖》有很多種版本,張擇端所繪的原作目前存於北京故宮,而他所仿繪的,則是存於臺北故宮的「清院本」,是清朝乾隆時期,宮中的5位畫家參照各朝的《清明上河圖》仿本、集各家所長所描繪出的大成之作。

莊信棠回憶,當時創作這幅熊熊上河圖的時候,原本畫中在工作的全部的是貓熊,「但我草稿打好後,想了想又覺得不對,我畫的應該是臺灣的現象,大家來到臺灣玩,當然是臺灣人服務大家,所以就把貓熊改成了臺灣黑熊!」莊信棠解釋,在創作這幅畫的當時,還有很多陸客來訪臺灣,「那時候就是這麼熱鬧,所以熊貓的數量最多,而棕熊則代表的是西方遊客,北極熊則是代表各國的少數民族。」

▼莊信棠解釋,外地遊客來到臺灣玩,「當然是臺灣人服務大家!」(圖/記者劉亮亨攝)

「我想表達的意境,其實是輕鬆的!」莊信棠說,《熊熊上河圖》的含意並非像是網友所理解的「兩岸統一後的臺灣情況」,「這幅畫最主要描述的就是外地遊客來臺灣遊玩的場景,你可以仔細看看,街道上賣得全部都是臺灣小吃,有很濃厚的臺灣味,讓外地的人看了,可以很快地認識我們臺灣。」

除了描繪臺灣街景外,其實《熊熊上河圖》內還藏有許多彩蛋,莊信棠說,「畫中的某個角落裡還有外星人、UFO,象徵的是這個世界還有許多的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除此之外畫中還有許多數字、英文等,每一個都有它獨特的含意,其中隱藏有許多訊息,我通常是不解答的,就讓大家自由想像。」

「其實這幅畫中,也藏了我的故事!」莊信棠說,先前曾與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老師合作,因此便將李國修老師的大作《女兒紅》繪入《熊熊上河圖》中,藉此向李國修致敬,「但是我在畫這幅畫的時候,李老師就已經生病住院了,雖然趕着完成想要給李老師驚喜,但無奈最後還是來不及。」

莊信棠說,現在這幅《熊熊上河圖》在中國、日本、馬來西亞都看得到,尤其是中國民衆特別喜歡,甚至後來還有被出成「拼圖版」,在中國賣得非常好;莊信棠表示,在臺北車站刊出的《熊熊上河圖》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事實上北車通道中的《熊熊上河圖》是「擷取版」,往機捷的方向還有一幅「完整版」,「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北車走走,尋找《熊熊上河圖》裡面隱藏的彩蛋!」

▼莊信棠與《熊熊上河圖》合影。(圖/莊信棠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