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交所與國際接軌 採用公司制未來可上市

北交所具有財務指標要求更低、上市審覈時間短、交易制度更爲寬鬆、擁有轉板機制。(shutterstock)

北京證券交易所今(15)日開市之後,京、滬、深三地交易所將形成功能互補、各具特色的證券市場新格局。《證券時報》援引廣發證券分析認爲,北交所與滬深交易所制度最大的差異性體現在採用公司制(滬深交易所爲會員制),與國際接軌。

參考國際經驗,北交所實行公司制將具有以下兩點優勢:第一,公司制交易所具備上市融資功能,達到一定規模後可以上市,如紐交所、那斯達克、港交所等公司制交易所均已經融資上市。第二,公司制交易所符合全球交易所的發展趨勢,有利於北交所逐步與全球資本市場接軌。

此外,北交所具有財務指標要求更低、上市審覈時間短、交易制度更爲寬鬆、擁有轉板機制、投資者門檻放低與科創板齊平、多元化定向發行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機制創新優勢。

北交所定位爲「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將以靈活、包容和適度的制度安排,爲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更早更好地獲得資本市場助力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

安信證券指出,北交所估值消化所需時間或會較此前創業板、科創板所需時間縮短,原因包括:

一是北交所公司上市前已有交易價格,成爲發行定價的參考錨。北交所公司上市條件中要求其必須得是在新三板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公司,由於其在上市之前已經在新三板基礎層或創新層層有過交易,相對市場化的前期價格會作爲其公開發行的定價參考錨,且公司上市的預期會在其創新層停牌前部分兌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後股價的波動,從而縮短後續估值消化的時間。

二是新三板掛牌期間多有募資行爲,北交所上市後業績增長節奏較其他板塊上市公司更快。考慮到一般募投專案兩年的建設週期,加上北交所上市時的公開募股投向新項目,募投項目可以使其更早在北交所實現業績的兌現,更快完成估值消化,這一經驗在精選層過過去一年已驗證。

三是北交所企業上市後流通股比例較科創板和創業板更高,即北交所企業具備更短的鎖定期和相對更大的初始流通盤,兩者疊加之下,大股東解禁壓力對市場衝擊更小,更容易加快公司的估值消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