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推行非現場監管

東城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董蕾正在介紹智慧養老一體化數字平臺

市場監管執法人員不用到現場,就能發現餐飲企業工作人員在操作時是否規範佩戴了口罩;夜深人靜,食品操作間裡悄悄出現的老鼠再也不能逍遙法外,AI的“眼睛”已經把它鎖定……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本市正在全面推行非現場監管,通過視頻AI識別、設備感知、物聯感知、數據比對、大數據篩查、遠程檢查、網絡巡查、企業自主提交材料等8種非現場監管方式,讓“無感監管”走進各行各業。據悉,在科技賦能的加持下,本市計劃到2026年將實現非現場檢查量佔比超過60%。

10項異常行爲可智能識別

麗華快餐在北京有22家快餐店,生產區域已全部安裝監控攝像頭,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監控,接入市市場監管局事中監管系統後,執法人員不到現場也可實現對企業工作場景的檢查。據瞭解,這套系統在AI識別技術的加持下,可以通過攝像頭對工作人員口罩和廚師帽佩戴、抽菸行爲、水池規範使用、老鼠活動等10項內容進行實時智能識別,並將異常行爲截圖上傳。執法人員在後臺通過電腦或手持電子設備就能發現異常並進行處理。

走進麗華快餐(西客站店),在生產區域裡,北青報記者看到十幾個攝像頭,它們拍攝的實時畫面在店內辦公室的監控顯示器上可以看到,羊坊店街道市場監管所的執法人員在所內也能看到。打開執法人員手中的電子終端,可以看到多條AI識別推送的異常識別提醒。“你看,這個異常鎖定是口罩,她的口罩沒戴好,掛在了下巴上。這個行爲是否違法呢?通過查看,我們發現這位工作人員所處的位置是在包裝間,沒有明確要求必須佩戴口罩,所以這條異常推送,我們做了誤判處理。”羊坊店街道市場監管所副所長王卉介紹。

餐企實現24小時在線監控

王卉說,以前執法人員需要拿着執法文書一家家去檢查餐廳後廚情況,現在藉助“互聯網+明廚亮竈”,只要在屏幕上點一點,就能迅速掌握餐廳後廚食品加工操作過程。對於被AI鎖定的違法行爲,執法人員會第一時間上門檢查;對於輕微違法行爲,執法人員會通過微信等方式對企業進行提示,完成整改。“AI技術可以24小時不間斷識別預警,這樣就延伸了監管觸手,增加了精準度。特別是老鼠活動痕跡的識別,我們在日常檢查中,一般看不到老鼠,它經常在夜間出現,這個攝像頭非常敏感,可以精準捕捉,對我們的非現場監管起到了很大的助力。”

麗華快餐總公司經理牟劍則表示,非現場監管可以節約企業迎檢的時間,監管人員發現員工存在操作行爲不規範的,還能遠程督導,幫助企業高效完成整改,讓企業能更加集中精力搞生產經營。

據瞭解,今年以來,本市全面推行以非現場監管爲標誌的數字化監管改革,就是要重點解決過去傳統“巡街式”“拉網式”檢查存在的無效、低效檢查問題,要求各監管部門充分探索運用視頻AI識別、人工智能、大數據篩查等技術手段發現潛在的風險隱患,以科技賦能推動實現向“數據監管”的變革。

以非現場監管推進精準監管

通過推行非現場監管方式,政府部門進一步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率,同時推動企業充分自律自治,不斷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據瞭解,本市非現場監管推行半年以來,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

“我真的沒想到,我們養老院前臺的畫面這麼清楚,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看得一清二楚,我回去得和他們說,得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的服務。”昨天,東城區東直門街道養老院行政院長吳漢宏站在東城區智慧養老一體化數字平臺前驚訝地說道。

智慧養老一體化數字平臺如何對養老服務實現非現場監管的呢?東城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董蕾介紹,這個平臺前端偏重對養老服務質量監管監測,實現服務申請、簽約、服務過程、補貼結算全流程、留痕化的管理模式,是養老服務質量監管的重要工具。監管系統後端通過視頻融合技術,將全區16家養老機構中控室、值班室,49家養老服務驛站重要業務場景的視頻監控信號進行採集回傳,確保第一時間可以掌握養老服務機構重點部位、關鍵場景的實時情況,確保安全。

平臺能實現對全區4535張養老家庭牀位的全面監測。比如,服務人員對養老家庭牀位的老人進行上門“巡視探訪”,他需要在進入老人家中後,通過手機APP進行打卡,在結束服務時也需要打卡並拍攝照片上傳,通過時間和地點的比對,系統可以判定服務人員是否完成了巡視探訪服務。在平臺上,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服務人員信息、服務內容和過程、服務時長、佐證材料等內容都清晰可見。結合服務結果,老年人可以爲上門服務機構打出滿意度評分,系統還會進行動態排名。

在北京市交通委,他們應用多種非現場技術資源,動態監管駕駛員培訓全過程,通過彙集全市80家駕培企業系統數據資源及相關部門監管數據資源、視頻監控等感知體系,促進企業服務規範化、透明化,增強遠程監管、動態檢測、預警防控能力,打擊縮減學時、“黑駕校”等違規違法行爲,有效迴應解決羣衆關切。北京海關在亦莊海關、中關村海關等對轄區企業試點遠程視頻檢查,這種模式大幅提升了檢查效率,大幅縮短貨物通關時間。

當前,本市已將非現場監管作爲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品牌的重要舉措,探索運用數字化方式發現潛在的風險隱患,以科技賦能監管效能提升,將以前必須到實地開展的現場檢查轉變爲非現場監管方式,既能精準發現風險問題,又能減少對企業的現場打擾。

文並攝/本報記者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