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面向全市大中小學推廣AI學伴和AI導學應用
新京報訊(記者楊菲菲)近日,北京市教委等四部門發佈了《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到2025年,本市大中小學普遍開展人工智能(AI)場景應用,人工智能賦能學生學習與發展、教師教學方式變革、學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育治理模式創新5類典型示範應用項目場景基本建成並逐步開放使用。
《方案》提出了十項重點任務。北京將建設“人工智能+教育”示範應用基地。以培育跨學科、跨學段、跨學校的教育行業綜合性大模型平臺爲目標,與新型研發機構、頭部企業、專業智庫通力合作,採取“揭榜掛帥”“賽馬”、聯合研發等形式建設教育領域大模型底座。同時,聚焦學情診斷分析、家校社協同育人、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評價、教師研修備課、教育現代化治理等關鍵業務,形成一批教育垂直領域的專用大模型,衍生更多典型應用場景,加快佈局具有時代特徵、北京特色、教育特點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支撐創新人才培養。
同時,還要不斷培育壯大典型示範應用場景。比如,在人工智能賦能學生學習和發展方面,將面向全市大中小學推廣AI學伴和AI導學應用,圍繞課前自主預習、課中高效學習、課後針對性複習提供定製化的學習建議和反饋,圍繞學生興趣愛好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適切性數字資源和探究性學習指導,提升學生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
在教學方式上,將推廣教師智能備課,鼓勵教師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設計,實現備課提質增效。推動作業批改與答疑輔導規模化應用,分析學生薄弱知識點,生成個性化學習手冊,有針對性地開展智能答疑輔導。探索AI情景式教學,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創設模擬仿真實驗空間和實踐環境,有效支撐教師實驗實踐教學。
人工智能在賦能學生身心健康上也將大有作爲。《方案》提出,將建設“養育師”智能體,集納嬰幼兒身心特點、生活成長、支持環境、照護措施、發展建議等,面向6歲以下嬰幼兒家長、幼兒園教師提供全方位托育服務支撐,助力嬰幼兒健康成長。實施AI健康監測志願者計劃,採集學生飲食、營養、睡眠、運動、活動、體測等數據,建立學生健康成長檔案,對學生健康情況監測預警。
同時,運用大模型AI虛擬形象技術,建設服務於學生身心健康的人工智能“健康諮詢師”,通過人機交互實現個性化、實時化、情景化的心理諮詢輔導,對學生情緒波動、心理異常等情況開展預警,提前捕捉苗頭性、前兆性問題特徵,開展研判認定和早期干預,構建針對每名學生的身心健康服務。
北京還將不斷推進學生人工智能教育,推動中小學校通過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綜合實踐課程、校本課程等多種方式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做好與高等教育階段相關內容銜接。
其中,小學階段重在啓蒙學生人工智能思維,初步具備人工智能素養和社會責任。初中階段能夠利用人工智能賦能自身學習和生活,更好適應智慧社會的新機遇與新挑戰。高中階段進一步強化人工智能應用基本能力,能夠從跨學科的視角思考人工智能倫理、治理以及人工智能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形成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人工智能素養。在高等教育階段,開發北京市人工智能通識類課程體系,自2024年秋季學期起,在市屬高校開展人工智能通識課試點;支持市屬高校建設一批人工智能領域專業,建設人工智能輔修專業和微專業,啓動人工智能雙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和聯合學士學位項目建設,推動學科專業交叉融合以及人工智能跨學科學習。
此外,北京還將不斷提升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全覆蓋開展書記、校長、中層管理幹部人工智能專題培訓,將人工智能融入到學校辦學過程當中。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作爲高校教師的必備技能,鼓勵高校在教師職前培養和在職培訓中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提升教師實踐和運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