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佈“人工智能+”行動提升發展含“智”量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記者郭宇靖)賦能千行百業,北京將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發展的含“智”量。26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發佈《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從標杆應用、示範應用、商業應用等三個維度謀劃推動人工智能應用落地,構建大模型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景圖。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行動計劃提出,將通過實施5個對標全球領先水平的標杆型應用工程、組織10個引領全國的示範性應用項目、推廣一批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商業化應用成果,力爭到2025年底形成3至5個先進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礎大模型產品、100個優秀的行業大模型產品和1000個行業成功案例。

“超大的市場規模、海量的應用場景,是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相對優勢。”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林劍華介紹,北京將依託首都優勢行業資源和科技創新能力,圍繞機器人、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5個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綜合型、標杆型重大應用工程,促進大模型核心技術突破,增強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提高重點行業的科技水平和服務質量,形成大模型行業應用新生態。

爲了讓標準化、可複製的大模型行業應用加快落地,北京還將圍繞科研探索、政務服務、工業智能、金融管理、空間計算、數字營銷、司法服務、廣電傳媒、電力保障、內容安全等10個行業細分領域,支持市級行業主管部門、相關區、行業應用企業與大模型企業聯動結對,突破場景落地共性難點。

在商業化應用方面,北京市經信局總經濟師唐建國介紹,將從小切口、實場景入手,重點面向教育、醫療、文化等行業細分應用場景,支持大模型企業、系統集成服務商、行業用戶等開展應用,鼓勵開發智能體、智能助手等大模型應用,發揮好技術革新對行業應用的賦能作用。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將佈局建設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聯合研發平臺,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和高質量數據、開放行業場景需求、建設聯合研發環境,吸引匯聚優勢創新團隊,共同推動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及產業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