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地區野火肆虐!原因爲何?有何深遠影響?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北極低地是一片廣袤而嚴寒的土地,其下是多年凍土和泥炭地,覆蓋着苔原草甸,清澈的湖泊和蜿蜒的河流點綴其間。狼、狐狸和熊在這裡遊蕩,半遊牧的原住民一直在這片土地上飼養馴鹿和馬。然而,這裡也經常發生野火。

北極地區野火肆虐

近幾年火災發生範圍一直向北蔓延,並進入北極。北極圈內大部分野火主要集中在俄羅斯西伯利亞薩哈(雅庫特)境內。僅5至6月,該地區就有170個地方遭受野火襲擊,受損森林面積達250萬公頃。西伯利亞和遠東其他地區,如布里亞特、後貝加爾和哈巴羅夫斯克等地也持續受野火影響。

7月,隨着北方野火季全面到來,西伯利亞野火肆虐,大量煙霧瀰漫整個地區。7月10日,薩哈阿比斯基地區發生大火。7月18日,俄羅斯聯邦航空護林局發佈報告稱,薩哈地區發生69起火災,面積超過27萬公頃。有研究指出,相比於2000至2010年,2010至2020年期間薩哈地區火災數量增加了三倍,過火總面積增加了一倍多,其中西伯利亞西部和中部地區最爲嚴重。

截至7月28日,俄羅斯有林火230處,過火面積達789811公頃。

除俄羅斯外,加拿大、美國、挪威、瑞典等極地地區野火威脅也日益嚴重。截至7月16日,美國阿拉斯加的野火已燒燬近25萬公頃土地,其中一場大火迫使迪納利國家公園關閉。

野火頻發的“孕育者”

北極變暖速度大約是全球變暖速度的四倍。全球平均氣溫已經至少較工業化前水平上升了1.1℃,而北極地區平均氣溫比1980年高出約3℃。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數據顯示,自6月初以來,北極地區氣溫持續異常偏高。6月15日至7月13日,俄羅斯東部和北美西部地區土壤溼度遠低於平均水平。

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加劇高溫、乾旱、閃電和強風,導致火災季更炎熱乾燥、持續時間更長,從而使野火形勢更加嚴峻。以加拿大北部爲例,其氣候變暖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3至4倍。最近幾個夏季,加拿大和西伯利亞北極地區的最高氣溫都超過38℃。這意味着這些地區的火險期更長,甚至有些野火可能轉爲地下火,越冬後在明年春天再次轉爲地上火。

北極地區快速變暖導致雷電更加頻發,這進一步增加了野火發生的可能性。研究發現,自1975年以來,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地區由雷電引發的火災增加了一倍多。

另外,北極變暖後,與低緯度之間的溫差變小,導致極地急流速度放緩,極地急流經常“滯留”在一個地方,致使該地溫度異常偏高,並且阻擋帶來雲層和降雨的低壓系統,引發強烈熱浪,進而導致更多野火發生。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俄羅斯等地野火增加不僅受北極變暖影響,還受到中緯度海洋如北大西洋增暖的影響。

未來幾年,氣溫升高、雷電頻發和熱浪等可能進一步惡化,從而誘發北極地區發生更多野火。據估計,到2050年,北極地區和全球各地的野火數量可能會增加三分之一。

野火肆虐之後

薩哈地區的原住民在此已生活了數百年,他們生活在分散的小部落中。毀滅性的野火會切斷不同部落之間的聯繫,破壞狩獵場和漿果採摘區,擾亂馴鹿的遷徙路線。

北極野火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災難性影響——森林、草原被燒燬,野生動物喪生,其中包括很多瀕危物種,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這將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

山火迅速消耗植被和土壤中的碳儲量,還會使森林生態系統退化爲灌木或草地,顯著降低其碳匯能力。植被被燒燬的同時,還會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這反過來又將加劇氣候變化。大火產生的煙霧可能阻礙北極冰川反射太陽輻射,導致陸地和海洋被迫吸收更多的熱量,從而產生惡性循環。

根據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數據,2024年6月和7月北極圈內火災產生的碳排放量比過去幾十年同期高得多。

然而,比這種溫室氣體排放最令人擔憂的是該地區多年凍土下儲存的碳。科學家估計,北極多年凍土層中含有約17000億噸碳,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這大約是2019年全球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碳排放量的51倍。

野火破壞植被和土壤,多年凍土更易融化,這導致蘊藏在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分解並向大氣中釋放碳。如果引發北極多年凍土大規模融化,碳的釋放將無法阻止。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作者:吳鵬

專家顧問: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楊曉丹、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李熙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 楊文昌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中國氣象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