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進香」登錄國家重要民俗 展現臺灣媽祖信仰永續傳承

北港朝天宮刈火儀式。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今召開「第九屆民俗審議會」113年度第1次會議,出席委員全數同意登錄「北港進香」爲重要民俗,並認定「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爲保存者,後續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文化部指出,「北港進香」將成爲全國第23個重要民俗,北港朝天宮也成爲我國唯一傳承兩項重要民俗「北港進香」暨「朝天宮迎媽祖」的保存者。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已請文資局進一步協助北港朝天宮辦理保存維護工作,永續傳承臺灣媽祖信仰。

今日審議會由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詠鍀列席說明;白沙屯拱天宮主委洪文華、中壢仁海宮董事長王介禧、臺中大莊浩天宮副主委蔡棟樑及松山慈祐宮董事長陳玉峰等各友宮代表亦陪同出席。

審議委員林茂賢於會議中表示,「北港進香」反映臺灣民間媽祖信仰的重要性,影響臺灣民間信仰甚遠,亦呈現地方民衆的集體記憶與認同。審議委員戴寶村則就重要民俗登錄基準,肯定「北港進香」在歷史與社會的變遷下仍具文化生命力,且是由民衆自主自發,延續進香的傳統文化模式。

文化部指出,北港朝天宮是臺灣媽祖信仰相當具指標性的進香勝地,據朝天宮統計,每年到訪的進香團數量皆超過3000團以上,香客人數更高達數百萬。「北港進香」於2017年8月18日經雲林縣政府公告登錄爲縣定民俗,已成爲許多臺灣媽祖信徒宗教生活的一部分,可視爲臺灣媽祖本土化的重要表徵。北港進香的儀式豐富且獨特,進香流程主要爲恭請神尊進殿、結紅綾、團拜、刈火、回駕。北港朝天宮也尊重各地宮廟各項進香習俗及儀式作法,包含刈火、交香、請水、招軍請火等皆有舉行。

文化部表示,「北港進香」登錄爲我國重要民俗文化資產,後續將辦理正式公告與授證,並與北港朝天宮共同擬定保存維護計劃,推展各項保存與傳承工作,讓臺灣民俗無形文化資產永續流傳,彰顯臺灣多元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