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刷臉門禁 副教授「跨欄」入校被保安追

北京大學。(取材自微信)

北京大學工學院副教授李植近日在社媒發文稱,因沒有授權學校使用其人臉信息,他使用「跨欄」方式進出學校,並曾爲逃離保安追逐而狂奔;而多年前,北大是可以隨意進出的。該消息引發關注,衝上微博熱搜,大學門禁制度引熱議。學者及媒體評論多指出,校園開放應成爲常態,不該因噎廢食。網民則諷,「大學該打開的不僅是校園的門,更是思想的門」。

據極目新聞報導,李植是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副教授、流體力學學科點副主任。他在2日於知乎論壇發佈一篇題爲「從今天與保安比賽跑步說起——北京大學的門衛制度,該改改了」文章。

文中指出,最近幾年學校門口裝上了閘機,但他沒有授權學校使用其個人信息,刷不了臉,進出學校需要門衛查驗工作證後放行。不過查驗工作證常需耗時十幾秒時間,他往往直接跨過閘機欄杆就進去了,門衛大都認識他,一般不會攔截。

但2日當天,他再次「跨欄」入校時,當值保安卻沒有放他走,一直在後面追他,跑步沒追上又騎了自行車來追,直到查清了他的身分爲止。而在出校時,又被門衛攔住要求刷臉,否則不能出校,最後他又是跨欄出校。

李植並表示,在2008年以前,北京大學是完全開放的。他認爲,北大的這種門衛管理制度給師生造成了很大不便,上下班高峰時,北大東門的閘機前常常排起長隊。這種嚴防死守的模式不適用於大學,保安應當更關注校內公共場所,而不是站在門口。尤其是連出門也要管。他已將文章打印遞交給學校保衛部,並建議刷卡入校、拆除出校閘機、自由出校。

北京大學目前規定是,校內人員通過刷臉或相關證件均可進校,社會人士須提前7日預約才能入校。據瞭解,全國多所知名大學都實行預約參觀制。

李植的文章再次引發了一場關於「大學開放」的討論。有人認爲大學是屬於社會的,門禁應做好精細化管控,而不是一刀切關大門;也有人以安全、管理爲由,認爲校園應該封閉管理,各執一詞。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博士、教授戴盛儀表示,大學封閉式管理不僅增加了各方的工作量,對校際的學術交流也造成了一定阻礙。面對極個別的校園不安全事件,不能因噎廢食,「應該以人與人之間充分信任的心態來開放學校」。

上觀新聞報導,早在1993年,北京大學就推倒了南門外長達600米的圍牆,建起2.5萬平方米的商業街,由此成爲國內最早拆圍牆的大學,但幾年後又因多種原因而「重建」。

北京大學工學院副教授李植。(取材自北京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