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缺電大危機 這3檔跑第一:浮現今年關鍵訊號

缺電危機讓電力相關概念股成爲今年多頭族羣不能錯過的重要指標。(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電力攸關產業與民生,多年來,臺灣一直是低電價的代表之一,臺電以電價凍漲或小漲,擋住輸入性通膨。(圖/先探投資週刊提供)

調漲電價與缺電是大家關注的民生議題,不過這也是挖掘投資機會的好方向,從相關士電、中興電、華城等個股大漲下,可以說是確立了電力相關概念股會是今年多頭族羣不能錯過的重要指標!

近一年來,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國際燃料翻倍暴漲,全球面臨發電成本上漲已是事實,因此可見不少國家都已經陸續調漲電價。臺灣亦感同身受,故臺電去年六月便調漲工業用電十五%,但住宅電價仍持續凍漲,而攤開財報來看,臺電前年燃料成本爲二九二四億臺幣,去年受俄烏戰爭影響,燃料成本翻倍暴增爲六一六三億元,進而使全年虧損達二六七五億元,是歷來單年度最大虧損金額。

電力攸關產業與民生,多年來,臺灣一直是低電價的代表之一,臺電以電價凍漲或小漲,擋住輸入性通膨,根據臺電資料,二○一○年平均電價爲一度二.六一元,雖之後有逐年調高,但至一四年後卻不增反降,實質凍漲可說達十年之久。然而面對兇猛的國際燃料漲勢,臺電確實很難一直逆勢擋下去,且假設國際能源價格維持高檔水準,預期臺電今年虧損恐仍將再創高。

臺灣用電量持續創高

而臺電預計三月下旬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將決定今年四至九月電價是否調漲,對此,有專家認爲,臺灣電價調三○%還算是合理範圍,如果繼續逆勢凍漲,臺電虧損其實還是全民埋單,且另一方面,若未合理調漲電價,恐持續陷入便宜電價造成缺電危機的惡性循環中。經濟部去年統計,臺灣用電量到二○二七年前,每年還會成長二.五%;而觀察臺灣用電量,自二○二○年以來,因防疫有成,全球轉單及半導體擴廠效應,臺商積極回臺投資、設廠,都推升用電量大幅成長,其中,二一年更突破二八○○億度的關卡,達二八三○億度,漲幅四.三%,爲十年來最高漲幅。

鑑於工業活動、各式新興科技應用對於電力的需求正快速攀升,供給端的成長勢必也要加緊跟上腳步。臺灣近年全力發展再生能源,根據能源局公佈的最新能源統計月報來看,去年全年再生能源總髮電量達二三八.四三億度,佔整體發電量八.三%,並超越核能的八.二%,是首次再生能源的全年度發電量超越核能;而對比二一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僅一七四.五六億度來看,年增達三六%。

太陽能、離岸風電加速建置

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爲兩大成長最顯著的領域。其中,政府明訂二五年全臺太陽光電建置量要達二○GW(十億瓦)的目標,而爲了激勵光電裝置量提升,政府也持續釋出加碼補助與相關扶持政策,像是去年下半年躉購費率維持與上半年一致,打破原先下半年通常低於上半年的慣例。此外,經濟部也已針對土地、饋線、行政程序等建立推動模式,引導業者進行適當的土地設置,也找到新設置態樣,如漁電共生、屋頂等,預期都將大幅提升設置速率,達到各年度設置目標。

對此,近年全臺興起設置太陽能光電板的風潮,尤其在中部、南部等擁有較長日照時數的地區,因此儘管去年受疫情、颱風等因素影響,太陽光電建設成績仍亮眼,全年共完成模組設置量二.五二GW,首度達年度設置目標的二.五GW,也是有史以來設置量最高的一年。其中二.○二GW在年底如期併網,其餘則預計今年首季併網,目前光電模組累積設置量爲十.二二GW。

離岸風電也有所進展,對比二一年一到十月,離岸風電發出的三.七億度電,去年同期間,離岸風力發電進一步跳增,高達九.一六億度電。經濟部表示,藉由近幾年逐漸累積的海事工程經驗,對於海域天候與地質條件越來越熟悉,工程進度也越來越有把握,去年離岸風電新增一四五座風力機組,單一年度新增超過一GW的設置量,累積設置則已達一八八座離岸風機。目前施工中風場更不因氣候停歇,努力趕上受疫情及颱風影響的進度,包括彰芳二期與西島等風場都規劃將於今年併網,預估將累計有近二.四GW的離岸風電加入再生能源大軍,足足比示範風場的二三七.二MW增加近七倍。

在政策的推動下,太陽能、離岸風電發展正加速,未來數年相關供應鏈營運將可望有顯著成長動能,包括元晶、安集、中美晶、茂迪、聯合再生等太陽能股,以及世紀鋼、世紀風電、上緯投控、永冠KY等風電族羣,後市皆值得持續關注。

隨着綠電佔比持續增加,間歇性發電的特定,讓穩定供電及維持電力品質成爲另一大挑戰,進而使衍生的儲能與電網韌性商機起飛。目前臺灣電網是透過三條三四五kV的主幹線進行南北串連,由龍潭、中寮、龍崎三大超高壓變電來形成集中電網架構,爲了改善全國電網過度集中且依賴主幹線的問題,臺電啓動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劃,以十年投入五六四五億元,分成「分散電網」、「強固電網」以及「強化防衛」三大工程。此計劃將顯著推升變壓器、配電盤、GIS等重電設備以及電線電纜需求,也同步帶動中興電、士電、亞力、華城、東元、華新等個股評價走揚。

電網、儲能商機起飛

此外,由於儲能系統廣泛應用於輸配電端頻率調節,因此臺電也嘗試更多電力調度手法,並設置電力交易平臺推動調頻輔助服務(AFC),希望納入更多民間電力資源促進電網穩定,目前包括臺達電、盛達、漢翔、森崴能源、臺泥、臺塑、康舒、廣錠、北基、泓德能源、雲豹能源等都已投入此領域,未來透過將多餘的電力賣給臺電,除提高臺灣整體供電的量能外,亦可望再爲自身營運增添動能。

不僅如此,儲能作爲電動車普及與否的關鍵,亦可見衆多業者已在充電樁/站市場卡好位置,未來營運爆發亦指日可待,可詳見後文。整體來看,當前從發電端、電網、儲能乃至於電力聚合商,都已有不少業者投入淨零轉型商機,臺灣在能源轉型的道路上正加快腳步,相關電力族羣的股價將有機會跑在前面,當然對於投資人來說,肯定會是個提早卡位投資、等待收割的最好標的。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36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2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