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退出“價格戰” 奔馳、奧迪虧錢搶客戶後也計劃漲價丨一線
財聯社7月18日訊(記者 唐植瀟)繼寶馬i3和i5大幅降價,接近腰斬之後,一則退出“價格戰”的消息,又讓其登上熱搜。
隨後寶馬官方對外迴應稱,下半年在中國市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支持經銷商穩紮穩打。
財聯社記者走訪了寶馬、奧迪以及奔馳三家傳統豪華車型的線下門店,發現線下寶馬價格已經有所回調,而也正因此,部分原本考慮寶馬的消費者又轉投了奔馳和奧迪車型。
但奔馳線下經銷商對記者也表示,內部已經在開會商議回調價格的事項了。而奧迪經銷商則透露,要趁着調價之前,趕緊清理庫存,回籠資金。
寶馬回調,奔馳、奧迪搶客去庫存後也要漲價
在今年6月份時,傳統豪華車型降價多次登上熱搜,其中寶馬i3因爲接近腰斬的5折售價,引起了公衆熱議。時隔不到一個月,寶馬多款車型的價格又開始緩慢回調。此前有媒體人稱,因價格戰導致門店虧損嚴重,寶馬將從7月起,通過減少銷售量來穩定價格,緩解門店的經營壓力。
一位上海地區的寶馬門店銷售告訴財聯社記者:“就拿大家關注最高的i3舉例,2024年基礎配置款指導價35萬起,當時最低價已經降到了不到20萬。現在價格回調到了22萬左右,只是價格回調,並不是漲到高於廠商指導價。”
該名銷售認爲,這只是正常的調價,算不上“漲價”,而且價格也可以繼續談。“我們在購車金融方案上有優惠,比如五年期貸款,如果提前還款部分,後面兩年可以直接免息,這也算是售價上的一種平衡。”
另一位寶馬門店銷售則直言道:“以前是‘早買早享受’,現在是‘早買享優惠’。我們接到內部通知說之後,還要再上調一輪價格。”
有看車的消費者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現在車價波動較大,銷售都說報價僅限於當日行情。我懷疑是這些銷售在利用這種漲價恐慌催促買家下單。”
寶馬回調售價,最大的受益者是奔馳和奧迪。有經銷商在寶馬漲價之後,並沒有跟着上調,部分車型反而是下降了5000元到10000元不等。
有奔馳門店銷售表示:“爲了搶隔壁寶馬‘送來’的客戶,我們所有同事的試駕都已經約滿。從GLC到E系列大部分熱門車型都有優惠,比之前指導價要低5-8萬左右。”
該名銷售補充道:“現在的優惠在下週後就作廢了,老闆已經在開會商量定價了。我覺得寶馬都漲價了,奔馳應該也不遠了。”
與奔馳一同瓜分寶馬客戶的,還有奧迪,但奧迪的降價幅度卻遠超過奔馳。隨着奧迪決定將偶數序列的車型全面轉向純電動領域,奧迪A4和奧迪A6將分別更名爲奧迪A5和奧迪A7系列。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奧迪A5和A7根據車型和配置不同,在上海地區的價格優惠在9-12萬之間。有奧迪門店銷售告訴財聯社記者:“奧迪肯定會上調售價,應該就在近期。如果不及時清庫存,車就砸在手裡了,資金週轉會出現問題。”
車企呼籲停止價格戰
有業內人士認爲,BBA 退戰縮量漲價的原因,不只是在於要止損,更重要的是維護品牌價值。“各類車型大幅度降價,意味着官方的價格體系崩壞,進而影響品牌的溢價,於已購車的消費者和經銷商都有不利影響。”
目前來看,已經有經銷商被曝出現了資金周問題。
今年6月森風集團鹽城誠德汽車有限公司售後經理莊祝平曾對媒體表示,除了一些電車能有利潤,現在油車銷售基本都是虧損的。疫情至今,他們公司每賣出一輛車就要虧5000元左右,但是60位員工工資、提成都是正常發放,每個月公司的經營成本大概要100萬元。
7月12日,廣匯汽車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4年半年度淨虧損5.83億元至6.99億元。據廣匯汽車官網,其銷售品牌包括奔馳、奧迪、沃爾沃、寶馬、凱迪拉克等豪華品牌。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廣匯汽車營收277.9億元,同比下滑11.49%;歸母淨利潤7094.05萬元,同比下滑86.61%。
廣匯汽車表示,主要是報告期內汽車消費復甦緩慢,受行業“價格戰”影響整車盈利能力下滑,且傳統燃油車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擠壓,收入規模下降但成本相對剛性導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大幅下滑。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調查結果顯示,今年6月,國內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達到62.3%,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更應注意的是,62.3%的庫存預警指數已逼近2022年11月的數據(65.3%)。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6月行業去庫存特徵日益明顯,當前結構性調整壓力更快從主機廠傳導至渠道端,經銷商持續經營信心不足。
也有車企開始呼籲不打簡單粗暴的價格戰,讓中國汽車行業堅持品質、服務與可持續發展。
在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吉利控股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發言時表示,要從之前中國摩托車行業經營中吸取教訓,瘋狂打價格戰,壓縮利潤空間,也是壓縮質量空間。“我們必須研究如何擺脫內卷,走出內卷怪圈,走向健康的競爭世界,走上規範的發展軌道,這不僅是一個汽車公司的責任,更是關係到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前途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