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案延燒饒河店 首見非食用粿條河粉病例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累計廿八例通報,其中一名通報案例,未食用粿條、河粉,而是咖哩仁當椰香飯與奶茶。記者葉信菉/攝影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愈演愈烈,昨單日新增七例通報,累計廿八人,昨通報案例中,首次出現非粿條、河粉餐點,而是「咖哩仁當椰香飯」,通報用餐地點也延燒至分店寶林咖啡館饒河店。衛福部緊急採檢到饒河店用餐的患者檢體,結果最快今天出爐,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整起案件雖擴及分店,但仍屬寶林體系案情未外擴。

女吃咖哩仁當椰香飯中招

據疾管署統計,截至昨天爲止,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通報案例已達廿八例,其中二人死亡、五人住在加護病房、二人住一般病房,其餘十九人已返家休養。二名死亡、六名重症患者皆被驗出有「米酵菌酸」,但被高度懷疑遭米酵菌酸污染的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檢體,統統沒檢出米酵菌酸。

昨天的通報案例中,有一名卅七歲女性案例,是唯一沒有食用粿條或河粉類餐點,而是在寶林咖啡館饒河店,吃咖哩仁當椰香飯及冰奶茶後,出現噁心、頭暈、全身倦怠症狀,赴新光醫院就醫,此案也讓寶林食物中毒案更撲朔迷離。而新增通報案例中有一例是北市廿二歲女子,也在饒河店用餐,食用餐點爲炒粿條。

林口長庚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米酵菌酸多產生在「發酵」的米制品或椰子製品中,未曾在咖哩中發現過,椰香飯是使用椰漿加上水烹煮米飯,但椰漿非發酵產品,恐不是關鍵食材,他認爲需檢驗所有食材才能釐清。

推測與米酵菌酸的關聯低

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說,該名女子用餐後陸續出現不適症狀,廿八日先到腸胃科門診就醫,主訴噁心嘔吐、嚴重腹脹、排黑便,醫師當下即建議住院但女子選擇返家,廿九日症狀未好轉則回院住院,因女子曾至寶林用餐即向主管機關通報,他提及,女子與其他患者症狀較爲不同,並沒有腹瀉症狀。

王必勝分析該名女子病程,推測恐與米酵菌酸沒有直接關係,但仍會檢驗米酵菌酸,與其他常導致食物中毒病菌。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已採檢食用咖哩仁當椰香飯女子的檢體,檢驗結果最快今天出爐,其餘輕症患者半數都願意接受採檢。

檢驗上游商粿條皆爲陰性

疑似遭污染食材的檢驗結果,昨再公佈提供寶林茶室粿條的上游商大粄城,販售給下游的十個粿條樣本結果,全數皆爲陰性。王必勝表示,除了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以外,廿六日於現場採檢的食材包含醬油、老抽等,檢驗結果近期將陸續出爐。

王必勝表示,寶林茶室中毒案確定與米酵菌酸有關,而米酵菌酸不像常見的下毒物質,如農藥或氰化物等,目前雖無法完全排除是人爲因素,但人爲下毒的機率相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