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案 馬偕最早鎖定邦克列酸

臺北市上月底爆發寶林茶室邦克列酸中毒事件,仍有疑點尚未消除。本報資料照片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釀二死震驚全臺,馬偕醫療團隊靠着細微的證據加上平時累積的毒物知識,快速鎖定從未在臺灣出現過的毒素「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讓中央與地方政府快速聚焦偵辦方向,採檢培養唐菖蒲伯克氏菌等。但此次中毒事件有四人至今仍在加護病房救治,其中一人預計下週換肝保命。

寶林茶室案於上月底爆發,馬偕醫院前後收治二名食物中毒患者。馬偕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小組長葉淑美回憶,這二名患者雖前後不同時間到院,「卻吃過同樣的食物」,都吃了河粉,她腦中警鐘大響,立即通報值班的馬偕重症醫學科醫師王薏婷。

王薏婷說,收治的二人都是年輕患者,卻同時發生肝腎損傷、呼吸衰竭「太罕見了」,諮詢院內的急診毒物科主任蘇昱彰,蘇昱彰經推敲後推斷是極少見的「邦克列酸」中毒。

馬偕團隊快速揭開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的關鍵,衛福部與臺北市衛生局仍在努力追查產生邦克列酸的元兇,目前唯一驗出邦克列酸陽性,僅有寶林茶室越籍代班廚師的手,其餘都呈現陰性,剩餘在寶林茶室饒河店廚師家中及越籍代班廚師家中,採檢的廿七件檢體,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結果將於十四日出爐。

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不排除最後採檢結果也是陰性,但無論如何未來都需要建置標準作業流程,避免邦克列酸中毒案再次發生。

王必勝表示,寶林茶室案有四人仍在加護病房,其中一人預計下週換肝,患者肝臟損傷太大,肝功能無法回覆,必須換肝才能恢復身體機制,最差的狀況是四位患者都可能需要換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