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濟宮送火王 冬至前夕登場

臺南市市定民俗,有超過百年曆史的將軍苓仔寮保濟宮送火王儀式將於21日晚間登場,廟方會製作獨特的平安龜「黑龜」發送給民衆。(本報資料照片)

前年經臺南市政府登錄爲市定民俗的將軍苓子寮保濟宮送火王儀式,前後傳承已經有131年曆史,21日冬至前夕,將從下午2點起將循古禮爲火王爺開光,晚間再依照擲筊路線出巡,沿途路燈及住戶要全部關燈,防範會肇生火災的火鬼竄返莊內,再恭送火王爺迴天庭,保佑家家戶戶免遭祝融肆虐。

保濟宮主祀的池王爺已有350多年曆史,131年前廟宇改建時,神明有感莊內火災頻傳,指示居民在冬至前一天舉辦送火王儀式以消弭火災,習俗流傳至今。

苓子寮之前有「棉被窟」稱號,相關產業發達,加上冬季天乾物燥,如果遭遇火災事態嚴重,因此當地居民都很重視此項民俗,還選在冬至前舉行,跟吃湯圓一樣,有送走厄運求好運涵義。

保濟宮的送火王科儀十分慎重,由道士拿着水王爺的黑令旗和火王爺的紅令旗進行,依序在東、南、西、北、中5方位穿梭,各方位均擺上火盆及一碗水,道士在同時間揮動草蓆、掃帚和放鞭炮,象徵「打火」、「驅趕火鬼」,接下來就是火王爺神轎巡莊。

同時,莊頭內的燈火也全滅,家家戶戶都會貼上水王爺的黑色「水符」來保佑,送火王最後將紙紮火王爺神祇請出莊外火化,信衆再分享用來祭拜的「黑龜」祈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