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西方國家高科技出口禁令 陸去年大幅削減鎵鍺材料出口

中國大陸限制鎵鍺的出口。(圖/路透)

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顯示,北京爲了報復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實施越來越嚴厲的高科技出口管制,中國大陸兩種半導體關鍵材料鎵和鍺,去年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出口呈現大幅下降趨勢。據海關總署統計,中國大陸2023年全年鎵出口總額只有847萬美元,同比下降三分之二,而鍺出口也下降8%,總額約爲4842萬美元。

美國之音引述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分析人士認爲,限制鎵和鍺出口可能只是北京動用各種報復武器,反制美國及其盟友對華高科技出口禁令的開始。

鎵和鍺是生產先進半導體晶片的關鍵材料,而且也普遍使用在一些尖端武器中。中國大陸主導了全球鎵和鍺的生產,其生產的鎵佔全球產量的95%,而鍺的產量也佔全球市場的60%。

北京從去年8月起開始強化鎵、鍺以及其他幾種化合物的出口管制,明顯意在報復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大陸實施的新一輪先進半導體技術、設備和晶片的出口管制。

報道說,中國大陸鎵和鍺對美國的出口自去年7月起就已經完全停止,而全年對美的鎵出口同比下降超過20%,總價值僅爲35.27萬美元。不過,對美的鍺出口卻增加了51%,價值達到698萬美元。

以貿易額計算,中國大陸對日本鎵和鍺出口的管制似乎更嚴厲,對日鎵出口銳減將近四分之三,約爲368萬美元,而對日鍺出口也減少大約三分之一,約爲376萬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對俄羅斯出口的鍺卻出現大幅增長,去年漲幅高達78%,達到1099萬美元。中國大陸在2022年沒有向俄羅斯出口鎵,但是去年出口鎵的價值達到將近19萬美元,超過對美國鎵出口量的一半。

《南華早報》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說,隨着美中科技戰的加劇,北京有可能擴大對關鍵原材料的管控。「這只是中國限制關鍵原材料出口的開始,」中國與全球化中心副總裁高志凱說。

「美國應該爲中國進一步的報復做好準備,」高志凱說。他認爲,中國大陸在開採和處理這些關鍵礦物質方面已經領先世界一、二十年,而中國大陸實施的出口管制將影響世界上絕大多數尖端產品的生產。

「受衝擊比較大的是美國高科技軍品供應,美國一些雷達和戰機依賴來自中國的這兩種材料,」他說。

《南華早報》引述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數據報導說,美國在2018至2021年之間進口的鎵,有53%來自中國大陸,而德國和日本在此期間各向美國提供了13%的鎵。

報導引述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中國大陸對鎵和鍺等關鍵原材料實施的出口管制主要影響到這兩種材料的價格,而不會造成缺貨。他認爲,鎵和鍺其實並不特別稀罕,而且絕大多數公司都會有大量的儲備,但是從其他國家進口可能成本會更加高昂。

「日本和美國無可避免地需要擴大這兩種材料的供貨來源」,吳卓殷說,「中國非常清楚其在關鍵材料方面的霸主地位,而出口管制明顯就是對美國主導的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的報復。」

《南華早報》曾報導,隨着市場對中國對鎵和鍺的出口管制進行調整,專家預計會出現成本上升,但對美國的供應鏈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爲美國國防部將尋求替代供應來源。

中國大陸在對鎵和鍺實施出口管控之後,去年10月又宣佈對製造電動車電池不可或缺的石墨產品實施出口管控。

「出口管控一直都是一個地緣政治的工具,而且這只是一個開始,中國大陸還會更多地使用這些工具,」吳卓殷說。「工具的好處就在於如果美中關係出人意料地改善,它可以作爲談判籌碼而隨時可以撤銷,但是這看起來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