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備好劇本 無懼會計大魔王

人物檔案桂先

「大魔王」會計公報IFRS17如同一塊烏雲籠罩壽險業的前景,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臺灣從2012年就開始要求壽險公司逐年試算,只要有缺口就增提準備金調整保單結構,「突然需要大量增資的壓力大減」,同時金管會再多給三年的緩衝期,桂先農說:「非常有信心臺灣能在2026年順利完成接軌」。

IFRS17即是保險專屬會計公報,主要是將保單準備金(即負債面)用公允價值表達,臺灣目前已實施IFRS9,即保險司投資的大量金融資產已用公允價值表示,例如股票淨值債券等,都會隨着市價波動,但負債面的保單價值卻仍是定住不動,即出現資產負債不匹配的情況,扭曲壽險的經營策略

事前操演 三年緩衝

桂先農坦言,接軌IFRS17,對一些以銷售儲蓄型保單爲主的壽險公司,會承受很大的壓力,因爲保戶特性,臺灣壽險業早年都是銷售儲蓄性質較高的保單,而這些過去賣的高預定利率保單,在現在的低利率環境下,若要用公允價值表現,負債就會大幅增加,代表壽險公司淨值就會減少,增資壓力就會很大。

在金管會要求、保發中心協助下,臺灣壽險業從2012年就開始試算IFRS17的相關缺口,準備金不足的公司就要擬定計劃增提準備金,否則就是有些保單不能賣,桂先農說逐年滾動式的檢討及試算,並要求有缺口的公司改善、列管,已有效減少可能的缺口,未來接軌時,壽險公司會突然宣佈要大量增資的壓力,已大幅減少。

其次是引導銷售通路商品結構的調整,桂先農指出,近幾年壽險新契約保費有50%以上來自銀行通路,且主要都是銷售保障成分比較低、理財性質較高的保單,如生死合險、利變保單或投資型保單,賣保單也成爲銀行重要收入,銀行財富管理一年約有500到600億元的手續費,都是來自銷售保單。

但桂先農說,在接軌IFRS17後,這類未來會退還保戶金額的保單,將不視爲保險契約,會視爲保險公司的投資,損益表不能認列。也就是說賣太多儲蓄險,對壽險公司並沒有幫助;且桂先農分析,賣儲蓄險的壽險公司,其投資面就會脫離長年期債券的投資,會多配置股票、信用風險比較高的債券,用來支應儲蓄險的利率,這樣就不利於資產負債匹配,獲利及淨值容易大幅波動。

精算與IT人才不足 成隱憂

所以金管會近年推出多項政策,如逐漸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死亡給付對保單價值準備金(保單帳戶價值)的最低比率、新契約合約服務邊際(CSM)不得爲負,這些都是要導正壽險公司增加保障型商品,未來在IFRS17下,可以逐年算入獲利。

橘逾淮爲枳」桂先農說,各國導入國際制度一定會依當地市場特性,進行相關的調整,尤其IFRS會計準則都是原則性的規定,是可以作一些監理調整,絕不能生硬的移植。

金管會在接軌新會計制度時,一定會考量臺灣市場特性、對金融機構衝擊,不會生搬硬套。桂先農說:「就是考慮這些問題,臺灣才加三年,國際是2023年上路,我們再加三年,可以給業者更充分時間準備。」

桂先農說,保險業接軌IFRS17面臨最大壓力,不是增資,而是精算與IT(資訊)人員不足,所以保發中心也積極與逢甲大學高雄科大、臺北商業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淡江大學等籤MOU(合作備忘錄),儘量透過產學合作,培養更多精算人力,投入保險市場

至於IT人力是要跟全市場各行各業搶人,所有行業者缺IT人才,保發中心也儘量協助,但保險公司自己要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