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新莊缺水的痛誰人知? 水利署撥250億誓「年底解套」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視察中莊調整工程並受訪。(圖/記者林昱均攝)記者林昱均/桃園報導

石門水庫長年面臨淤積問題貯水量少,也因此成爲不少南桃園與板新地區民衆缺水可用的主因,每年仍有342噸的泥砂不斷堆積。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表示,如今特別預算案的石門整治計劃,耗資約250億元、工程10年,即將全數完成,每年可排沙117萬噸、颱風來前可預備7日用水,未來搭配前瞻建案,每年排沙效益可再增加64萬噸。

石門水庫是北部重要水庫,提供南桃園近279萬戶及板橋新莊部分地區用水,不過目前其泥砂淤積已達容量的3分之1,原先3.09億立方公尺僅剩容量2.08億立方公尺可納水。另外,石門水庫目前每年進砂量約342萬噸。水利署指出,即使一年365天每天以卡車運砂,也僅能運出40噸左右的砂石。因此,楊偉甫指出,當時在訂定石門整治計劃時,所着重的就是3支箭策略,也就是即時取水、有效排砂與貯水備用。

在即時取水部分,水利署指出,是採用分層水工利用中層取水口,即時將上方乾淨水源送到輸水區域;在排砂部分,則是透過將電廠發電專管改造成排砂管、再增設分歧管回覆供電能力,用暴雨時的水力將泥砂自然排出,每年可排出117萬噸泥砂。另外,在貯水備用部分則是今年11月將建造完成的中莊調整池,透過其有效庫容量505萬噸,可在臺風來襲前先囤好新板與南桃園地區約7天的用水量,也可避免提前泄洪時水資源浪費。▲石門水庫中莊調整池。(圖/記者林昱均攝)

由於一般水庫的使用壽命約爲百餘年,楊偉甫表示,如今石門水庫使用約53年,不少學者認爲可考慮蓋新水庫,但受限於經費部分需要立即的300億元,加上臺灣地狹人稠、要再找水庫地點不易,且同樣會有泥砂淤積問題,因此石門水庫還不能退場。他強調,只要把石門水庫做到防汛、排砂,反而可沿用超過100年以上。

不過,雖然特別預算案的整治計劃即將完成,楊偉甫表示排砂問題仍是石門的心頭大患,因此也在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中排定阿姆坪防淤隧道,在上游就做出分洪道,將顆粒較大的砂石率先排出,預計完工後約能提供每年64萬噸的排砂量,工程經費爲46.2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