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要晶片製造業迴流美國 華爾街投資者不買帳有個致命關鍵

英特爾CEO帕特.葛辛格(左)在俄亥俄州參加一座半導體制造廠奠基儀式,美國拜登總統(右)也到場致辭。他們都希望製造業能迴歸美國,但是前景並不樂觀。(圖/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行政部門與國會砸下大錢努力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不過成效極不理想,尤其在被視爲事關國家安全與科技競爭力的晶片製造業。美國晶片產業分析人士認爲,在激勵政策下,業者有意帶動製造業迴流,可惜的是華爾街的投資者反應冷淡,關鍵原因在於製造業賺的是辛苦錢,它們的投資大,但是股票估值低、賺錢慢,投資者因而興趣缺缺。

《華爾街日報》在一則專題報導中指出,英特爾公司的CEO帕特.葛辛格(Patrick Gelsinger)上週出席俄亥俄州一座200多億美元的半導體制造廠奠基儀式,俄亥俄州長邁克.德萬(Mike DeWine)、兩黨議員與拜登總統都同時現身,葛辛格說,將「竭盡全力幫助美國重獲製造業核心地位以及無可置疑的技術領先實力」。

即使相當大一部分半導體制造份額迴歸美國,這些公司同樣面臨着實現股東利益回報的巨大壓力,估值低、賺錢慢的製造業已無法引起投資者的興趣了 。(圖/Shutterstock)

報導說,對那些一心重振國內製造業的美國議員來說,這些話簡直就是天籟之音,但華爾街投資者們並不認同葛辛格的看法。葛辛格自2021年2月上任以來,英特爾股價已經跌去50%,市值甚至已不及先進製程長期落後於自身的超微(AMD)半導體。

現在晶片製造業已大部分遷移至坐擁大量勞動力和政策補貼的亞洲國家,投資者們認爲,這些都應該在亞洲、尤其是中國製造。私募市場也有相同看法,資本應該配置到回報率最高的地方。以前回報率最高的是先進製造業,英特爾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在規模和效率方面都無可匹敵。但是十多年來,這種經濟規模卻會令企業不堪重負,現在一個晶圓廠的造價超過100億美元,除了最大的製造商之外,其他企業都無法在這種規模下創造令投資者滿意資本回報。

報導說,臺積電的晶圓代工模式創造的趨勢迎合了華爾街整體上對輕資產公司的青睞,他們重視的是知識產權、品牌或擁有數百萬用戶平臺,用最小的資本提供潛在的驚人回報。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 CG)首席經濟學家Jason Thomas說,相反地,那些依賴工廠和設備等有形資產的公司估值就受到了影響。

如此一來晶片製造業向勞動力充足、資本充裕與大量補貼政策的亞洲遷移,美國公司則集中到知識和技術方面。很長時間以來,美國領導人將此視爲互惠互利的比較優勢的體現。但是,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嚴重受阻,以及俄羅斯和中國的強硬作風使他們意識到要從亞洲進口這些重要產品具有戰略風險,因此除了設計,還要自己生產。基辛格對英特爾就是這樣的看法,但他警告說,與亞洲企業可以獲得大量補貼相比,英特爾在成本上存在30%-50%的劣勢。

報導分析稱,美國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對英特爾有一定幫助,但還不夠。美國政府對向中國晶片公司提供關鍵技術予以限制,這也令英特爾受益。產業分析人士指出,英特爾的戰略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重新獲得工藝技術的主導地位,他們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要花上2、3年時間。

不過,報導最後說,即使相當大一部分半導體制造份額迴歸美國,這對美國製造業「迴流」整體計劃的參考價值可能也有限。無數其他公司同樣面臨着實現股東利益回報最大化的巨大壓力,而它們沒有獲得美國政府施予的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