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留下的政治遺產

(圖/美聯社)

拜登總統就任第2年,曾提出對華政策三項方針:一、加強對內投資,夯實基礎建設,與中國競爭;二、聯合美國盟友共同應對中國;三、在氣候、綠色能源等領域與中國合作,進一步擴大至禁毒等領域。

但就在他任期結束前,美國遭逢了兩次颶風的侵襲,由於政府預算不足,基礎建設受損,救災任務做得很不好,遭致廣泛的民怨,也直接衝擊接班人賀錦麗和民主黨的選情。現在看來,她在今年大選中的勝面恐難樂估。

拜登是老牌的政治人物,是美國建制集團重要成員,也是利益團體和權貴政治忠實的執行者。但4年下來,老謀深算的他到底留下了哪些政治遺產?究竟是賀錦麗的資產,還是負債?在他執政最後期間,又想要留下哪些足堪追憶的政績呢?

首先,讓人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戰爭的傷痕和冷戰的遺緒。從美軍在阿富汗的嚴重挫敗,到烏克蘭戰爭懸而未決,乃至中東各地烽火連天,死傷枕藉;拜登這位外交老手顯然寶刀已鏽,即便機關算盡,縱橫捭闔,卻無一善了,甚至還有可能進一步惡化爲另一次世界大戰。

造成這樣的危機主因有二:其一,是美國國力衰頹,債臺高築,已無法同時主導兩場大戰。但戰爭機器和軍工集團卻照舊運轉,並積極動員政客和媒體,形塑主戰的輿論氛圍。其結果是,只知道勇武的吹響戰鬥號角,卻不能勝利的收尾。其次,美國國內民意多元而分歧、堅持對抗到底,形同零和博弈。無論是支持以色列和烏克蘭,或同情巴勒斯坦、伊朗與俄羅斯,各方勢力各行其是,難覓共識。但最後卻導致主戰派失去道德高度,只想爲軍火集團多招攬生意,並強調戰爭開支會迴流到美國本土,完全合算。但是,這樣的戰爭邏輯終將爲國際正義力量所鄙夷。

除了對外戰爭失利外,美國內部分裂和社會失序也是如影隨形,未嘗稍歇。外來移民對白人生計的威脅愈來愈大,貧富落差與階級傾軋日漸惡化。從加州到華府,「零元購」造成的危害已嚴重影響賀錦麗的選情,而川普倡議的「關稅戰」也不斷擡高通貨膨脹,直接威脅到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拜登本人對此二者完全束手無策;而美墨邊界的高牆卻阻絕不了源源不斷的非法移民!

這是一個曾經以憲政、民主、自由、人權爲標榜,獨霸全球的強權,現在卻因竭澤而漁,無所不用其極,陷入全面倒退窘境。老邁的拜登危危顫顫,左支右絀,卻無能爲力,也無以爲繼,最後甚至被迫退選。然而,異化的憲政竟任由9位黨派化的大法官自行其是,竊奪多數民主果實。而民主卻演變爲少數幾個搖擺州決定大選最後結果。至於公衆的自由面對槍枝和暴民的威脅,只有靠擁槍才能自保。到最後,人權變質成律師、法官和檢察官彼此攻防辯論、維護嫌犯的口實。

在這樣艱危處境下,或許未來史家會告訴我們,拜登是一位曾想要改善美國基礎建設、挽救頹勢的總統,但受制於政黨鬥爭、零和博奕和利益集團的操控,陷入戰爭泥淖,拖累改革進程,併爲霸權的式微,敲下長鳴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