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宰族申請正名第17族 立委憂被承認前語言就流失

張宏陸認爲,巴宰族的語言及文化應加速搶救,否則恐爲時已晚。圖/截取自國會直播頻道

上週南投縣、苗栗縣及臺中縣3縣市的巴宰族羣文化相關向原住民族委員會遞交申請書,盼成爲臺灣第17族。立委表示,國家承認之前應搶救文化及其語言,否則還沒等到被承認的那天,語言及文化恐從此消失。

原民會、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今天就「搬遷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整備事宜暨調動工作地點後員工各項權益是否合乎勞動基準法」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立委張宏陸質詢時指出,巴宰族正在申請成爲臺灣第17族,但之前發生過巴宰族參加文學獎,但因爲巴宰族並非官方所承認原住民族,因此被取消資格的情形。

張宏陸說,師徒制讓很多原本不會族語的年輕一代很快掌握族語,雖然巴宰族等還不是被正式承認的原住民族,但是語言文化的流失是很快的,原民會應考量在法令許可範圍內搶救,例如推行現有的師徒制等,否則等到被承認甚至還沒到那天就可能都不見了。

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Calivat Gadu表示,平埔族還不是法定的原住民族,但也以多年推動針對語言文化保護的相關補助,10年來大約補助1億多元,師徒制的運作確實很成功,巴宰族也已經被列爲南島語系民族後裔,計劃專案上可挹注更多經費,現在也應該就能做。

張宏陸強調,語言是活的,應該要和文化部積極合作來保留語言文化,這是最基本的,也更應該加速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