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停火雖至 和平尚遠

國際社會的積極斡旋調停下,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於5月20日達成停火協議,標誌着雙方自2014年以來規模最大、烈度最高的衝突暫時平息。

5月10日,哈馬斯向以色列發起代號爲“聖城之劍”的大規模襲擊行動,而以國防軍則以“城牆守護者”行動強硬回擊。截至5月20日晚,衝突導致以方12人死亡,300餘人受傷;巴方232人死亡,1900餘人受傷,數萬人流離失所,但雙方都以勝利者自居。21日2時協議正式生效後,大量巴勒斯坦民衆涌上街頭慶祝“勝利”,以色列也宣稱自己是“贏家”。一場令國際社會頗爲憂慮的衝突,呈現出一幕耐人尋味的局面。

多種因素交織

——巴以衝突又到“新輪迴”

本次巴以衝突再起,是多種特定因素在特殊節點集中作用的結果。

以色列近年來不斷擴大猶太人定居點,此次還要通過法院判決的形式,強行驅逐部分東耶路撒冷謝赫傑拉地區的10餘戶巴勒斯坦人。在宗教權利問題上,以色列方面以防疫爲由限制巴勒斯坦民衆在齋月進入聖地阿克薩清真寺,雙方爆發激烈衝突。

然而,這些因素只能算是引發衝突的導火索,背後更深層次的動因或是由地區局勢變化和雙方內部紛爭導致的迫切政治訴求。

對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來說,這次衝突或許是其轉移國內矛盾、化解執政危機的“優先選項”。今年3月底,以色列舉行了兩年內的第4次大選,涉嫌貪腐案件的內塔尼亞胡再次組閣失敗,如果“擁有未來”黨領導人拉皮德組閣成功,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可能就此斷送。因此,其希望利用外部危機來展示自己的強人形象,爭取更多支持。此外,美國拜登政府上臺以來,頻頻釋放重返伊核協議的信號,與以色列在衆多戰略問題上出現嚴重分歧。以色列也急切希望通過一場規模可控、風險較低的外部衝突來“測試”美國對自己的戰略定位與底線

而在巴勒斯坦內部,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宣佈無限期推遲原定於5月22日開始的巴勒斯坦全面大選,令期望通過大選獲得領導權的哈馬斯頗爲惱火。哈馬斯抓住機會向以色列發難,也意在進一步塑造自己是巴勒斯坦“中流砥柱”的形象,擴大自身政治影響。

多維立體混戰

——雙方各自追求“非對稱

這輪歷時11天的巴以衝突,烈度與強度較以往有明顯提升。哈馬斯和以色列都力圖揚長避短,追求“非對稱”優勢。

哈馬斯向以色列創紀錄地發射了超過4000枚火箭彈,不僅包括較爲“老土”的卡桑火箭彈,還使用了射程更遠、性能更優的“阿亞什-250”火箭彈、“A-120”火箭彈等多種最新型號。而且,哈馬斯一改以往小規模、分散式襲擾,多次採用固定陣地、集中式、多波次連續發射火箭彈的方式對以方實施打擊,以期突破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此外,哈馬斯還發動了數次自殺式無人機攻擊。

以色列則動用陸、海、空等多軍種,實施一體化聯合作戰。以空軍出動包括F-35A在內的多型戰機,並使用鑽地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破壞了哈馬斯武裝多年苦心建造的地下設施,摧毀了1500多個目標,還定點清除了幾十名哈馬斯高級指揮官

除傳統精確打擊、定點清除、輿論攻心等模式外,以色列採取的誘騙式打擊、預告式打擊等新樣式也層出不窮。根據以色列方面的說法,5月13日,加沙一棟5層樓房的業主突然接到以色列軍方電話通知,被告知其居住的樓房即將被轟炸,要求其立即撤離,10分鐘後,大樓轟然倒塌。以軍此法可謂是“一箭三雕”:既可引導國際輿論搶佔道義制高點,彰顯自身極力規避平民傷亡和附帶損傷;又能宣揚以軍強大軍事能力,鼓舞己方士氣;同時強力威懾對手,製造民衆恐慌情緒,表明以色列已掌握整個加沙地帶的目標信息,隨時可發動對任何目標的精確打擊。

多方介入調解

——停火背後存在“小默契”

每次巴以衝突總能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相關國家則出於各自目的進行介入。歐洲國家主打道義牌,但沒有明確抓手,難有實質作用;土耳其等地區大國,對以色列威脅恫嚇調門很高,但其着眼點更多是爲國內政治加分;美國除在安理會阻擊對以色列不利的聯合聲明外,還批准向以色列出售價值高達7.35億美元的精確制導武器,偏袒以色列的立場不言自明。

哈馬斯和以色列的衝突一般是前緊後鬆,尤其是開戰第一週爲雙方大打出手的時期,此後如無地面戰則逐漸進入“垃圾時間”,打打停停直至收官,總長一般不超過兩週。這一次同樣如此。

從哈馬斯角度而言,襲擊已基本達成政治目的:表明自己比法塔赫更能代表巴勒斯坦人。在消耗數千枚火箭彈後,哈馬斯除了停火也沒有太多別的選擇。

從以色列的角度看,前期存儲的打擊目標數據庫已基本清空,該炸的都炸了,想要更進一步削弱對手的戰爭潛力,恐怕只能出動地面部隊進入加沙進行巷戰清剿了。但如果以軍在短兵相接的巷戰中出現被俘或較大規模傷亡,將使內塔尼亞胡政府陷入極爲被動的境地。

此外,特朗普政府時期,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出現了一些緩和,先後同多國建交。如果以色列在加沙大打出手,導致加沙地區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無疑會將之前的外交成果付諸東流。因此,哈馬斯與以色列無論從開戰還是到停火,都是存在一定程度“小默契”的。換言之,雙方都將衝突視爲轉嫁危機、化解困境的“廉價工具”,這或許是一個悲觀的結論,但也是殘酷的現實

巴以問題已歷時半個多世紀,雙方之間的歷史糾葛與宗教衝突根深蒂固,領土爭端與現實利益紛爭不斷。歷次的停火協議,幾乎都是無條件的,或者說只是軍事上的停火,根本不涉及矛盾分歧的談判與化解。此次巴以衝突,仍是如此。停火雖至,和平尚遠。

上圖:5月12日,以色列炮兵向加沙地帶目標射擊。 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