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拜習會的和平轉機

(圖/摘自美國總統拜登推特)

衆所矚目的拜習會在美西時間15日登場,全球關注重點不是雙方談了什麼,而是兩強究竟能不能成功控管風險!雖然沒人期待峰會能達成突破性的成果,但從雙方各自面對的難題,來判斷中美對彼此的期待,就不難理解爲何拜習兩人都不想空手而歸。

對尋求連任的拜登來說,俄烏戰爭陷入僵局,美國政府至今仍繼續尋求美國納稅人支持,希望提供大量軍事及經濟援助。但拜登的呼籲不僅共和黨主導的衆議院反對,國內也出現反對聲音;而以巴衝突爆發後,由於以色列對美國在中東地區制衡伊朗有着不能切割的重要性,導致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傷亡,僅能呼籲人道停火,卻無力要求以色列休兵談判。

在印太區域、朝鮮半島、南海及臺海的緊張更是難解。當拜登政府將資源投入兩場進行中的衝突後,對於潛在衝突,就算想強勢介入恐怕也是力不從心,更何況中美科技和貿易的交鋒,對美國極需復甦的經濟有着更直接的影響。因此,簡單盤點美國當下必須克服的困難,就不難想像拜登對兩人見面確實有所期待。

相較於拜登,習近平遭遇的挑戰也不小。中國大陸受美國「小院高牆」政策影響,整體經濟受到阻礙,加上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各地政府稅收不足,及房地產市場失控造成內部壓力,絕不亞於在國際混亂中左支右絀的華府。習近平想要穩住政權的關鍵在於是否能讓經濟迴歸常態,但僅依賴國內市場,用強化內循環彌補中美緊張所造成外循環貿易的失落,效果恐遠不及緩和對美關係,難以降低外資疑慮。

事實上,拜習會很可能是拜登進入美國大選年之前,最後一次跟習近平當面交流重建互信的機會。因爲明年起美國政壇就會進入選舉模式,面對共和黨鷹派的抗中論述,拜登很難不在言詞上對中國強勢來回應對手的攻勢。因此,拜習會也是讓雙方再次確定對方紅線,甚至設置護欄,降低選舉語言造成誤解的關鍵機會。同樣的,對習近平而言,如果沒能透過拜習會扭轉外資對中國的印象,恐怕無法讓外資迴流,經濟挑戰恐會更嚴峻。

面對國際變局,臺灣的政治領袖需要做好準備,在未來美中競爭格局不會改變的情況下,如何創造穩定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讓臺灣具備靠自己站穩腳步的能力。如果美中對彼此不滿的情緒繼續升高,恐怕不論臺灣選出誰當家,都很難避免選邊站的攤牌時刻提早來臨。不過,因爲美中都有控管風險的意願,如果拜習會真如預期讓緊張情勢降溫,而臺灣人民又能用選票向中美雙方的強硬派,表達期待維持現狀的聲音,拜習會或許真能替兩岸和平帶來轉機!(作者爲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