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塞船惡夢 「補位價」飆3千萬 最大苦主曝光

巴拿馬運河壅塞,讓航運業者苦不堪言。(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巴拿馬運河由於乾旱嚴重、水位降低,被迫限制每日通行船隻數量,導致出現大排長龍的壅塞問題,部分郵輪、貨櫃船早在幾個月就預訂通行時段,即使釋出預訂位置,但因供不應求,部分補位拍賣價喊到100萬美元(約臺幣3100萬元)甚至更貴,讓利潤不高的傳統穀物業者無法負擔。

路透社報導,爲了避開巴拿馬運河船舶壅塞和破紀錄的過境費用,從美國墨西哥灣沿岸運往亞洲的穀物散裝船,只能改道走較遠的航線,並支付較高的運費成本。

目前運送農作物船隻要等待長達三週時間才能通過巴拿馬運河,原因是貨櫃船和其他定期航行船舶已搶先預訂通行時段。

分析師表示,穀物糧食運輸受阻問題可能持續到2024年,直到當地4~5月雨季紓解水庫旱象,運河才能恢復正常通行。

O'Neil大宗商品顧問老闆Jay O'Neil指出,費用和延誤造成嚴重干擾,在他過去50年對全球航運觀察的經驗中,這種現象從未見過。

糧食貨船通常在抵達運河前幾天才預約通行時段,因此被安排在隊伍後端。而其他如郵輪、貨櫃輪等早在幾個月前就預訂好位置。即使有船舶釋出預訂位置,但因供不應求,部分補位拍賣價喊到100萬美元甚至更貴,這對利潤很低的傳統穀物業者來說難以負擔。

O'Neil表示,穀物散裝船等待時間在10月約5~7天,11月底暴增至 20天左右,促使更多船隻改變航線,選擇繞南美洲或非洲向南航行,或穿越蘇伊士運河,但因增加了2周航行時間,成本也跟着飆漲。

波羅的海乾散裝綜合指數(BDI)於12月4日飆升至2年半高點,較一個月前上漲2倍。儘管糧食價格較2020年的高峰下滑,但高運費成本最終轉價給進口商、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