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產能過剩 陸學者:宏觀經濟失衡

大陸學者談產能過剩問題,指根源是需求不足造成失衡。圖爲江蘇省太倉港碼頭大批汽車等着出口。(新華社)

美歐等國指控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衝擊其他國家的生產,但大陸學者指出,中國常態性出現產能過剩問題,最根本原因是宏觀層面的經濟失衡,即消費需求不足。至於如何解決新一輪產能過剩?學者認爲,要藉助市場自身機制解決。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長黃益平日前接受大陸《經濟觀察報》專訪時指出,現在出現的新一輪產能過剩,最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經濟正處在產業升級換代的關鍵時期,「一旦出現有發展潛力的行業,全國企業、甚至地方政府的資源都會向這些行業集中,在短期內形成產能暴漲」。

黃益平認爲,中國常態性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投資多、消費少。當前中國總消費佔GDP的比例爲57%,比全球平均水準低20個百分點,消費需求不足很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同時,地緣政治矛盾,促使中國出口品的接受度顯著降低;貿易伙伴對中國進出口的反應也更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在接受《經濟觀察報》專訪盧鋒認爲,大陸民營企業在近年部分產能過剩偏大行業佔比較高,有的部門甚至占主導地位,這些行業發展主要受市場競爭機制支配,因而後續應對產能和供需關係不平衡,可能會更多借助市場自身作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