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陸集束彈藥公約 123國禁用

殺傷力強大的集束彈,是將多個較小的炸彈集合成一枚空用彈,從飛機上投下,或作爲火箭從榴彈炮、火炮和火箭發射器發射。與地雷一樣,集束彈的未爆彈(啞彈)往往在衝突結束數十年後,仍對平民構成致命的威脅,因此在國際上備受詬病。

集束彈最早用於二戰,而美國上一次使用,是在2003年至2006年的伊拉克戰場上。集束彈在2008年以前,並沒有國際法令約束運用。直到2008年,全球123個國家加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發起的《集束彈藥公約》(CCM),禁止使用、生產及轉移集束彈藥;禁令於2010年生效,但美國、中國、烏克蘭和俄羅斯均未簽署該條約。

《德國之聲》指出,儘管國際祭出此公約約束使用,但集束彈的受害者比例仍顯著增加。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雙方皆有使用集束彈,外媒推測俄羅斯的集束彈啞彈恐高達40%,美國還曾抨擊俄軍使用這項威力強大的武器。

「人權觀察組織」指出,俄軍「在烏克蘭廣泛使用集束彈藥,造成許多平民死亡並造成其他嚴重的平民傷害」,如果將此類彈藥移交給基輔,恐將「不可避免地給平民造成長期痛苦,並削弱國際社會對其使用的譴責」。

值得關注的是,《渥太華禁雷公約》規範同樣有人道疑慮的地雷,締約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使用、發展、生產、獲取、保留或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年初國軍採購「火山佈雷系統」,讓政學界人士憂心佈雷恐違反公約,且最終受害最大的仍是平民百姓。

但陸軍司令部當時出面強調,反戰甲車輛地雷非屬《渥太華禁雷公約》禁止使用者,且該型地雷具有定時自毀裝置,我軍將在兼顧人道與作戰規範下,「負責任」地運用此裝備。國軍當時也強調,戰時運用「火山佈雷系統」,可有效反制共軍兩棲快速登陸,是爲因應嚴峻敵情威脅,保障家園財產安全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