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勺賣的魚子醬,中國如何成爲出口大戶?

中新經緯5月11日電 (閆淑鑫 薛宇飛 實習生 陳九九)“我們第一批貨每個品種大概產了500盒,在北京基本上沒怎麼露頭,光是在發佈會現場就已被訂購空了。”從事鰉魚產品開發的衆智雲集(北京)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衆智雲集)總經理石瑞雲對中新經緯說。

今年“五一”假期前,衆智雲集發佈了“冷水魚鰉”四個系列的鰉魚食品,涉及水煮魚、烤魚、酸菜魚等共計18個產品,魚肉、魚皮、魚骨等皆用於其中。

不過,你可能想不到,鰉魚同時還是“瀕危魚”“保護魚”。如今,隨着鰉魚人工養殖技術突破及產業化,這條魚成爲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主菜,變成了一條“致富魚”。

魚子醬重要來源,一斤能賣上萬元

在黑龍江,有一種魚,皮不僅能吃,還能製衣,肉又極具營養價值,胃、脣、骨、鰾、籽更是烹製名菜的上等原料。這便是鰉魚。鰉魚學名達氏鰉,屬鱘科,野生鰉魚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瞭解,鱘鰉魚是一種古老的魚類,有着“水中活化石”之稱,目前,野生鱘鰉魚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聯合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編寫的《中國鱘魚產業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中國的鱘魚資源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黑龍江流域和新疆水系,共有8種,包括分佈於長江流域的中華鱘、達氏鱘和自鱘,分佈於黑龍江流域的鱘形目魚類施氏鱘和達氏鰉,分佈於新疆水系的西伯利亞鱘、小體鱘、裸腹鱘。

該報告稱,2000年,黑龍江省特產魚類研究所成功繁殖了野生達氏鰉,並培育出優良雜交種鱘龍1號。2002年,中國取得養殖鱘魚全人工繁育技術關鍵技術突破,推動鱘魚養殖產業化發展速度大幅提升,養殖產量逐年增加。

價格昂貴的魚子醬,通常是由鱘科魚類的魚卵(籽)與食鹽加工而成。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理事樊旭兵對中新經緯介紹,魚子醬的傳統生產國在裡海區域,包括俄羅斯、伊朗等國家,但由於野生鱘鰉魚變成瀕危物種,各國都在發展人工養殖,近些年,中國魚子醬的生產與出口規模快速擴大。目前,魚子醬主要消費地區是歐洲、美國、俄羅斯等。

根據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及其管理機構的簡稱)的統計數據,2009年至2021年,中國魚子醬出口量由14.81噸增長至291.29噸,已成長爲全球魚子醬市場最爲重要的產地及出口國。

近年來,魚子醬市場良好的供需形勢使得國際市場上魚子醬的價格一直處於較高水平。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魚子醬出口價格約300美元/千克。“鰉魚的魚籽是世界上最好的魚籽,也是最貴的魚籽。”石瑞雲向中新經緯介紹,“在國際上,鰉魚籽一斤能賣到5000元至1萬元人民幣。”

石瑞雲提到,最早,鰉魚的最大價值就在於籽。“之前,野生鰉魚之所以瀕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取籽。後來國家比較重視,開始通過人工養殖來恢復鰉魚種羣,鰉魚生態慢慢恢復,鰉魚養殖規模也慢慢發展起來,價值鏈也在提升。”

近幾年,中國也涌現出一些魚子醬知名品牌,斬獲一定市場份額,但與國際知名品牌相比仍存差距。樊旭兵稱,魚子醬並非家庭使用,高端餐飲店是主要的消費場景,國際知名魚子醬品牌走的也是奢侈品路線,起步較晚的中國品牌還需進一步追趕。“我們還是原料供應商,國際品牌則是把全球各地不同的魚子醬買進來,裝到自己的盒子裡面賣給終端消費者或者高端餐飲店,中國企業想進一步做出成績,還需要花很多時間。”

作爲全球最主要的魚子醬出口供應國,中國魚子醬消費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據上述報告,2018年中國魚子醬消費量不足10噸,預計2030年消費量將增長至100噸,“屆時,中國自產的鱘魚子醬將優先滿足國內市場的消費,絕大部分在國內銷售,並出現部分向歐洲或者美洲採購的現象。”

產業延伸,從皮到骨皆美食

樊旭兵表示,鱘鰉魚可分爲大魚、中魚、小魚,大魚主要是用於取魚籽,中魚、小魚則進入了餐飲市場。不過,國際市場基本不食用鱘鰉魚,魚肉主要是在中國市場消費。

據瞭解,鰉魚蛋白質含量高,其肉、魚卵蛋白質含量分別高達18.1%和26.2%,且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及12種維他命,是名貴的經濟魚類。石瑞雲稱,作爲“冷水魚王”,鰉魚在養殖上有着較高的要求,一是必須得清水養殖;二是溫度要低於25度;三是鰉魚養殖週期長,一條鰉魚至少要生長8年才能夠取魚籽,取完魚籽後才能食魚肉。

石瑞雲向中新經緯介紹,“我們這兩天正在加緊推進相關產品的生產。後續我們一方面會積極擴產,跟上銷量;另一方面也準備與京東進行合作,發起第二波推介,參與‘618’大促。最近這段時間我們也在忙着看能不能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再增加幾個新品。”

石瑞雲透露,未來“冷水魚鰉”相關產品會進入到盒馬鮮生、山姆等中高端商超渠道,“我們魚的品質還是比較高的。”據瞭解,一盒300克左右的“冷水魚鰉”水煮魚產品,售價在40元左右。

黑龍江省同江市鱘鰉部落餐飲服務有限公司(下稱鱘鰉部落)近年來也針對鰉魚開發出了多款產品,包括鰉魚罐頭、鰉魚速凍食品等,目前該公司旗下擁有鰉魚宴品牌“鱘鰉部落”、鰉魚飯快餐品牌“鰉尚範”、鰉魚副食品牌“鰉魚鋪子”、化妝品品牌“鰉太太”“鱘太太”“玖鰉子”等。

鱘鰉部落董事長辛江向中新經緯介紹,2023年,公司鰉魚副食品成功進入哈爾濱太平機場,機場內有12家便利超市店均有銷售;2023年末在哈爾濱發展了百餘家的銷售代理商,同時進入北京新發地市場。“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再破百家以上經銷商。”

前述報告稱,中國鱘魚產業養殖生產體系已逐步成熟,特別是鱘魚加工產業的形成與發展,給鱘魚產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已從單純的養殖業向“良種選育+生態養殖+精深加工”綜合產業鏈模式發展,基本形成了包括苗種繁育、養殖、飼料加工、商品鱘魚生產、鱘魚子醬加工、鱘肉製品加工、鱘魚副產品加工、旅遊觀光及魚子醬美食文化推廣等全方位發展的鱘魚產業鏈條。

樊旭兵稱,在湖北、四川等地,鱘鰉魚魚肉的消費具有一定規模,但當地淡水魚產量較高,鱘鰉魚面臨的競爭也較大,因此,有部分魚肉被賣到了大城市。從鱘鰉魚消費看,未來仍需進一步推廣。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閆淑鑫:yanshuxi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