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創新“大思政”育人模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書記分享的求學故事讓我深受觸動。”“校長的講話內容鞭辟入裡,飽含着師長般的殷切關懷,是我們青年砥礪奮進的成長指南。”日前,在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第三期“書記校長下午茶”活動結束後,多位學生感嘆道。

連日來,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創新構建領導幹部“八進”服務育人機制,黨委書記、校長帶頭參與“下午茶”“接待日”等活動,與學子暢談成長困惑。各院部及職能部門領導班子同步建立常態化聯繫機制,通過二級學院座談會等渠道,全年收集學業發展、後勤服務等訴求100餘件,推動圖書館預約系統優化等18項服務升級,構建起“聽心聲—解難題—促發展”的長效育人模式。

青年學生既是思政教育的客體,也是思政教育的主體。爲了“讓學生髮言,讓學生參與治理”,2024年,學校230餘名班級學生思政委員在參加了爲期10天的工作培訓後正式上崗。2023級工業設計班思政委員闞續旭提到,他曾花兩週時間陪同一名沉迷網絡遊戲的同學制定學習計劃,並邀請學長分享時間管理經驗。“看到他逐漸找回狀態,我真正體會到‘助人自助’的意義。”據悉,學校還打造了“思政委員+青馬學員”雙軌宣講體系,全年開展20餘場“朋輩說”“青年談”微宣講,推動形成全員參與的大思政格局。

“除了去教室上課,一切都可以在社區解決。我經常課後約室友去圖書角閱讀打卡,在自習室參加學霸朋輩輔導,驚喜的是還可以與書記校長面對面溝通,傾聽我們的訴求、解決我們的問題。”學校大三學生丁藝點讚的“一站式”學生社區,正是學校2023年建成的兩個育人新陣地。目前該社區已開展“思政沙龍”“閱讀悅成”等180餘場特色育人活動,累計服務學生超萬人次。2025年,學校將增建學生社區列爲重點工作,着力將其打造成學生黨建前沿陣地、“三全育人”實踐園地、平安校園樣板高地。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思政實踐教學,激發學生潛能與特長,學校積極搭建“課堂教學、科研學術、實踐創新、思想文化、網絡新媒體、心理健康”六項全過程育人平臺,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應該怎麼上?近日,安徽省內各專家學者、大中小學思政骨幹教師齊聚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通過說課展示、青春思政課、手拉手共建等,共同探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

近年來,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通過創新構建“1456”“大思政”育人模式進一步強化教書育才的成果成效。“1456”大思政即是指堅定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這“1”個目標,建立健全管理、服務、資助、組織全方位協同的“4”項保障機制,緊抓校領導、教師、輔導員、管理人員及學生幹部爲主體的全員育人的“5”支隊伍,通過課堂教學、科研學術、實踐創新、思想文化、網絡新媒體和心理健康等“6”項全過程育人方式來努力培養更多愛國奉獻、德才兼備的時代青年人才。(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方夢宇 通訊員 方丹 沈宗平)

作者:方夢宇 方丹 沈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