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生態的“顏值”爲啥越來越高?

安徽的發展,是創新的發展,也必然是綠色的發展。這10年,安徽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近30%。從安徽流出的河水,無論是長江水、淮河水還是新安江水都是二類水,也就是說,都是可以作爲飲用水源的。長江安徽段是江豚繁衍活躍的江段,成羣的江豚再現江面,直觀展示了長江大保護的階段性成果。

——2024年5月16日,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在國新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答記者問

綠美江淮,沁人心脾。

安徽的高質量發展必然是綠色化發展。加快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被寫進安徽政府工作報告,全省上下目標一致,立起了高品質建設生態環境的奮鬥座標。

向“綠”而進,暈染“綠意”,就要馳而不息做好生態保護這篇大文章。

江淮之變,是全方位的“鏡頭切換”。經濟“個頭高”、創新“能級”強、營商環境“優”,這些都是經濟領域的顯著之變。而“顏值”變高,同樣映照着安徽之“進”。

淮河兩岸沃野千里,美景如畫;黃山等山脈森林覆蓋率高達95%以上,滿目青綠,鳥鳴啾啾;“鳥中國寶”東方白鸛重現巢湖,“水中國寶”長江江豚逐戲皖江;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漸成美麗安徽的濃厚“底色”、幸福生活的“標配”。

從“顏值”看,安徽逐漸成爲區域內的“綠心”,天賦山水,靈動秀美;從功能看,安徽已成爲長三角乃至全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資源優勢得天獨厚。

不在江之南的安徽,爲什麼像極了“江之南”“杭嘉湖”?生態環境這件事,最能監測一個地方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態度決心、實踐行動。

安徽勇當“開路先鋒”,在多領域敢於第一個“吃螃蟹”,以雷霆手段從嚴治理生態環境,守護綠美家園。

在全國首創林長制改革,從督查、考覈、激勵、評價等角度切入,爲每一抹綠色配上“管家”;創新推行新安江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成爲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改革試點,被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入選《改革內參》評選的“中國改革十大案例”……守護好山水林田湖,一系列創新之舉、首創之爲,爲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安徽範式”。

經驗往往來自實踐。馳而不息推進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態屏障“四廊兩屏”建設,一系列紮實行動,厚積了經驗,生成了智慧。

因爲創新,安徽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綠美江淮”的生態圖景濃墨重彩。

回過頭來看,創新,恰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彎道超車”指引的路子,沿着這條“新路”一往無前,安徽正在見效果。

創新一條主線,串連起了安徽的“色彩斑斕”,也打開了壯闊的“未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