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AI後,魅族帶來了三款AI新品

是的,等等黨又贏了。

誰也沒想到,這是魅族重生後的第一款中端產品——魅族21 Note,還真就趕在618之前發佈了。

5月16日14:30,小雷受邀參加了Flyme AIOS暨魅族21Note手機特種兵發佈會。在剛剛結束的發佈會上,魅族不僅宣佈了新款中端產品魅族21 Note的到來,同時還帶來了包括無線耳機在內的一系列AI產品。

(圖源:魅族)

於是乎,就在這中端機大混戰的四月份剛剛過去,紅米、真我、一加、iQOO,這機圈四大卷王還在市場裡面大打出手,彼此爭論着驍龍8s Gen3和驍龍7+ Gen3孰優孰劣,你來我往鬥得不可開交的時候。

魅族21 Note,壓軸登場了。

新魅族,新中端

掐指一算,作爲魅友,小雷自我感覺也是很久沒有迎來過魅族的中端產品了。

要知道,在魅族最巔峰的那幾年,正是旗下的魅藍產品線和中端產品線在扛把子。雖說這裡也有和高通鬧掰的因素在裡面,但不可否認魅族的中端產品給廣大魅友甚至數碼發燒友們都曾留下過極爲深刻的影響。

而在魅族21 Note出來前,上一臺魅族的中端產品居然還是2021年的魅族18x,就不說它那沒啥誠意的驍龍870+短焦指紋+單揚聲器的配置,就那和魅族18一點關係沒有,但和格力卻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公模設計,就已經夠難讓人接受的了。

不過這次不同,魅族21 Note從外觀上就能夠輕易看出,這絕對是這隻重生後的魅族親手打造的產品——

(圖源:魅族)

因爲該說不說的,它的產品設計和魅族20系列/魅族21系列絕對是一脈相承。

直角金屬中框,後置自上而下三顆相機開孔依次豎排放置。

除了兩顆攝像頭外,今年魅族21系列加入的Aicy環設計也沒缺席,挺好。

顏色嘛,這次一共有兩種顏色,分別是無界黑和魅族白,全部都是AG玻璃背板,除了屏幕前後雙2.5D微弧的手感,過渡還採用來自汽車設計的G3曲率進行銜接,搭配上低溫航空鋁中框,呈現出細膩絲滑的磨砂手感。

(圖源:魅族)

對了,白色面板這次也沒落下。

(圖源:魅族)

有一說一,這顏值,放在中端市場肯定是到位的。

就是超聲波指紋沒了,和大夥一塊愉快地用上了光學指紋。

屏幕部分,這次魅族21 Note採用的是天馬U8發光材料,6.79 英寸,1.5K分辨率。

(圖源:魅族)

支持144Hz LTPO 自適應刷新率、450 PPI、3Pulse類DC模式、2160Hz PWM 高頻調光等。

按照魅族的說法,這次還和自家lipro整了個「魅族如然護眼」,制定了全新視覺健康光顯融合標準,說是要打造如自然光一般,適合全年齡段的護眼方案。

整體屏幕參數算不上頂尖吧,但也確實是這價位該用的規格。

(圖源:魅族)

魅族還說這塊屏幕峰值亮度5000nits。

說實在的,參考其他同材質的屏幕規格,這個就真不知道咋測出來的了。

處理器選用的是上一代旗艦的驍龍8 Gen2處理器,採用臺積電4nm工藝,CPU和GPU性能放到今天依然相當出色,搭配 LPDDR5X、UFS 4.0,在中端機裡算是比較突出的。

(圖源:魅族)

不僅如此,魅族這次還引入了高達5000mm²的VC綜合散熱,建立了一個手機的360°立體散熱系統,這性能體驗可以稍微期待一下。

(圖源:魅族)

後置兩枚鏡頭,主攝是第二代 5000 萬像素攝像頭,副攝未做介紹。

(圖源:魅族)

這個規格比起那些主打影像的產品,肯定是遜色不少的,但是放在這一批性能取向的中端產品裡,倒是融入得剛剛好。

反正星紀魅族在這塊本來也不是強項,能拿捏住日常拍拍記錄啥的也就夠了。

5500mAh電池+66W有線快充,雖然相對慢了點,倒也沒啥大問題。

(圖源:魅族)

不過不挑頭這點,我是絕對好評的。

還有更多AI新品

不過前面說到的,都是傳統智能手機的堆料。

之前魅族說過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All in AI,那麼魅族21 Note自然不會少在這方面做文章。

有請,Flyme AIOS登場!

魅族表示,這次真的是從零開始重構Flyme系統。

首先,是雜誌鎖屏、桌面插件和新的動畫,總之就是更流暢、更豐富了。

(圖源:魅族)

除了此前已經上線的AI功能,這次新增的AI網址總結/AI圖片解讀/AI文檔總結,可以自動幫助用戶歸納不同形式內容的中心重點,做到關注內容快速掌握,讓學習閱讀事半功倍。

(圖源:魅族)

新增的AI超能筆記/AI全局錄音,支持全局應用錄音調用,能自動根據音頻記錄生成摘要和日程計劃。

工作報道?學習筆記?易如反掌。

(圖源:魅族)

最重要的是,魅族這個還帶來了三種級別的AI輔助功能,其中包含目前比較常見的L2主動信息提示,在主動信息提醒上更進一步適配用戶需求,可以自動執行特定劇本的L3任務劇本。

(圖源:魅族)

至於最高級別的L4自動任務機器人,要調用什麼功能,只要給系統下一個指令,任務機器人就會自動調用相關權限,快速給出符合用戶的答案,通過感知、規劃和行動三個步驟來完成任務。

(圖源:魅族)

至於AI圖庫,這次也加入了AI魔法消除/AI風格轉化等功能。

(圖源:魅族)

諸如此類的AI功能,或許已並不罕見,但是能把它們全部整合在系統裡,目前也就魅族這樣做了。

不過小雷就想知道,啥時候才能體驗到這個AI終端的完全體?

除了魅族21 Note外,這次魅族還帶來了另一款AI新品,那就是他們的老本行——魅族LIVE AI真無線Hi-Fi降噪耳機。

按照魅族的說法,如今,同行在以爲追求連接方便、快速、交互好的情況下,卻忽略了調音和降噪,往往聲音像白開水一樣,沒有特色。因此魅族結合AI算法,希望打破這個怪圈,推出了這款產品。

(圖源:魅族)

硬件上,魅族這次找到了樓氏電子合作,用上了市面上2000元耳機纔會選擇的使用的樓氏LIVE PRO動鐵單元,同時還使用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的CXD3784降噪芯片。

軟件上,魅族自研了「AI靈動聽感」,利用耳道聲場技術,給每一位佩戴耳機的人,建立AI聲學模型,再結合瑞典Audiodo研發的Personal Sound技術,根據個人聽覺去調整音樂頻率,從而使每位用戶都能有最好的聽覺體驗。

(圖源:魅族)

最後,魅族還帶來了MYVR智能眼鏡和PANDAER配件品牌的一些項目進展分享。

(圖源:魅族)

這一次,處處皆AI

好了,最後直接看價格。

魅族21 Note 起售價2599元(16+256GB)起,頂配起售價2799元(16GB+512GB) ,即日開啓預售,20號正式開售。

(圖源:魅族)

魅族LIVE AI真無線Hi-Fi降噪耳機售價599元,算是大廠次旗艦TWS耳機的定價水平,感興趣的用戶可以嘗試一下。

(圖源:魅族)

總的來說,這兩年,魅族的動作比起之前還是積極不少的。

不論是去年的魅族20系列,還是今年轉型AI終端定位的魅族21系列,產品定位基本屬於標準版旗艦往上走的樣子,至少在覈心硬件上還是能跟上大廠的,也算是時隔多年重新迴歸到「首批搭載」的行列之中。

該說不說,魅族這些機子雖然有些雷同,但整體的審美設計還算是在線的,沒有什麼飽受爭議的設計。

(圖源:魅族)

在我看來,魅族21 Note算是一款具有濃厚廠商技術特徵的中端產品。

在這款產品上,你確實會看到很多和其他產品不一樣的細節,比如說對白色面板的執着,比如說環形呼吸燈的堅持,再或者說對PD充電的喜好,還有對AI功能的積極整合,都讓這款產品成爲一款特立獨行的產品。

我能理解,有很多人或許不理解這股突如其來的AI浪潮。

但是不管你看不看好手機、PC這類消費電子產品堅持的「AI 硬件」新概念,但毫無疑問,魅族有權利,也確實有底氣以全新的身份加入這場下一代個人計算平臺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