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週報 | OpenAI官宣下週一發布產品更新;AI圖像軟件Remini憑黏土濾鏡走紅

OpenAI官宣下週一發布產品更新:不會涉及GPT-5和搜索引擎

當地時間5月10日,OpenAI在社交平臺上宣佈,下週一將以直播形式宣佈ChatGPT和GPT-4的更新。“不是GPT-5,不是搜索引擎,我們在努力開發一些認爲人們會喜歡的東西。”OpenAI CEO奧爾特曼(Sam Altman)表示。此前頻傳OpenAI將推出AI搜索引擎。不推出AI搜索引擎的消息傳出後,搜索引擎廠商谷歌母公司Alphabet5月10日盤中一度明顯拉昇股價,跌幅收窄,收跌0.77%。

點評:AI搜索引擎形態還不成熟。代表產品包括集成ChatGPT的必應搜索引擎、初創公司Perplexity的AI搜索引擎產品,這些產品功能有類似之處,如生成回答和引用來源。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近日評價,現在AI搜索側重於對綜合結果的分析,像調查報告,而用戶的搜索目的可能是需要簡單的內容,也可能是尋址,AI搜索滿足不了這些需求。實際上,搜索引擎格局還未因大模型到來而發生顛覆性變化,谷歌全球市佔率仍在九成左右。產品形態未成熟可能是OpenAI不急於發佈AI搜索引擎的原因,大模型要如何改變用戶的搜索行爲仍待探討。

AI圖像軟件Remini憑藉黏土濾鏡走紅

“五一”期間AI圖像軟件Remini憑藉黏土濾鏡衝上了蘋果App Store應用榜第一名。七麥數據顯示,“五一”前後一週以來Remini在iOS中國地區的下載量超過了170萬次,收入超過2.5萬美元(18萬元人民幣)。目前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直接下載Remini,並且免費試用一週,如果要使用其AI濾鏡功能,後續的套餐收費是68元/周,548元/年。

Remini在2019年由北京大觥科技推出,以智能修復老照片起家,2022年被意大利公司Bending Spoons收購,這也是一家傳奇的公司,其策略並不是從頭開發某款產品,而是併購具有成熟品牌、用戶羣和市場的產品進行“翻新”。 除了Remini,Bending Spoons還在去年收購了國內的筆記軟件Everonote(印象筆記),旗下還有視頻編輯器Splice、Filmic,活動初創公司Meetup等。

點評:雖然AI領域至今還沒跑出超級應用,但在影像這個細分領域,AI生圖已經不是第一次火出圈了。艾媒諮詢CEO張毅對第一財經表示,Remini的爆火和產品本身與流行文化以及預測玩法結合緊密相關,其呈現形式也與用戶距離較近,擊中了用戶的好奇心,其次頭部主播的分享對於其傳播也是推波助瀾,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AIGC在圖片視頻領域的表現能力突出。不過,圖像App的風吹了一陣又一陣,最初有AI頭像、AI換臉,後來有AI漫畫、AI寫真,都在短暫爆火後歸於平靜,Remini能火多久還是一個問號。

阿里雲發佈通義千問2.5大模型

5月9日,阿里雲正式發佈通義千問2.5。阿里雲方面表示,該模型性能全面趕超GPT-4Turbo。阿里雲表示,與通義千問2.1版本相比,通義千問2.5的理解能力、邏輯推理、指令遵循、代碼能力分別提升9%、16%、19%、10%;與GPT-4相比,中文語境下,通義千問2.5文本理解、文本生成、知識問答及生活建議、閒聊及對話、安全風險等多項能力趕超GPT-4。隨着通義千問2.5的發佈,阿里雲表示,在權威基準OpenCompass上,通義千問2.5得分追平GPT-4Turbo,是國產大模型首次在該基準取得該項成績。阿里雲還同時發佈了最新款開源模型1100億參數的Qwen1.5-110B,阿里雲表示,該模型在MMLU、TheoremQA、GPQA等基準測評中超越了Meta的Llama-3-70B模型。

點評:“對標”GPT-4正在成爲國產大模型的潮流。今年4月,商湯科技宣佈發佈全新升級的日日新SenseNova5.0大模型綜合能力全面對標GPT-4,知識、數學、推理和代碼能力方面大幅提升。加速技術追趕的同時,國產大模型也在不斷推進行業落地。阿里雲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通義大模型已通過阿里雲服務企業超9萬、通過釘釘服務企業超過220萬。

蘋果發佈AI PC芯片M4

美國當地時間5月7日,蘋果發佈新款iPad Pro,配備全新、專爲AI打造、基於ARM架構的新一代AI PC芯片Apple Silicon M4,蘋果稱它是“一款極其強大的人工智能芯片”,可用於快速將視頻中的主體與背景隔離開來。

據瞭解,新的M4採用臺積電第二代3nm工藝,擁有280億個晶體管,支持全新串聯OLED顯示引擎,其CPU性能比M2快50%,GPU性能比M2提升4倍,內置全新NPU(新的神經引擎),支持每秒38萬億次AI計算處理能力,比蘋果A11芯片的神經網絡引擎快可達60倍(6000%)。基於M4芯片和新的產品設計,新款iPad Pro的運行速度比M2 iPad Pro快4倍(400%),比原來的iPad Pro快10倍(1000%)。

點評: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表示,“這是iPad自推出以來最重要的一天”。儘管蘋果沒有公佈新款iPad Pro的價格,但這無疑也會是蘋果迄今爲止發佈的最昂貴的平板電腦。在蘋果最新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庫克告訴投資者,該公司將繼續投資人工智能,“相信人工智能的變革力量和強勁的優勢將使我們在這個新時代脫穎而出。”

蘋果手機或搭載ChatGPT

有消息稱,蘋果公司即將與OpenAI達成協議,在新一代iOS操作系統引入OpenAI技術。雙方正在商談條款,以便在蘋果下一代iPhone操作系統中使用ChatGPT功能。此前蘋果還傳出與谷歌談判,以便在產品中搭載Gemini聊天機器人。近日,蘋果還傳出將在雲服務器中部署自研芯片,以推出AI功能。

點評:綜合目前傳出的多個消息,蘋果產品搭載的大模型將採用自研和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其中大參數模型與其他廠商合作,小參數模型自研,此外,蘋果還將在芯片層面推動AI落地應用。除了30億參數的MM1模型外,蘋果更多在端側模型佈局,其中端側場景化小模型ReALM最小參數8000萬。這些端側小模型可能不需聯網,就能在端側設備完成運算。

“AI教母”李飛飛創業,瞄準“空間智能”

著名華裔人工智能科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近期創辦了一家新的AI公司。據外媒報道,李飛飛所創辦的新公司主要從事“空間智能”的研發,利用類人視覺數據處理技術,使 AI 能進行高級推理,據悉其公司已完成種子輪融資,投資方包括a16z和RadicalVentures。李飛飛並未對外發言,但其個人領英主頁有了相應的更新,最上面的簡歷一欄顯示她從2024年1月已經有了新職位,相關項目匿名顯示爲“something new”,工作狀態爲“全職”。

新公司要做的“空間智能”與李飛飛最近在許多場合頻繁提及的AI應用方向一致,她上個月在TED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介紹,空間智能是通過理解物體之間的關係,從中得到新的發現或預測。這是比傳統視覺識別更高級的計算機視覺智能,是綜合自然語言大模型、機器人、計算機視覺多領域研究成果的一門研究,機器可以像人類一樣進行更復雜的視覺推理,進而採取更貼合實際的行動。

點評:李飛飛是AI領域的先驅性人物,被稱爲“AI教母”,因此其創業動向也備受關注。李飛飛此前通過開發一種名爲ImageNet的大規模圖像數據集在AI領域名聲大噪,該數據集幫助開創了新一代能可靠識別物體的計算機視覺技術,也是ChatGPT底層技術之一。多年前,當李開復被問及未來25年科技走向的關鍵人物時,他毫不猶豫地提到“李飛飛”這個名字。

妙鴨前負責人創立沐言智語,估值過億美元

據天眼查,AI產品妙鴨前負責人離職創立的新公司沐言智語完成1.2億元Pre-A+輪融資,由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領投。據悉,創立不到半年,沐言智語已完成三輪融資,估值過億美元,其他投資方包括高榕資本、智譜AI等。

2023年阿里旗下AI產品妙鴨相機爆火,這款產品背後的負責人是阿里大文娛團隊資深產品專家張月光。2023年底張月光離職創業,天眼查顯示,其新公司“沐言智語”註冊於2023年12月。

點評:在燒錢的通用大模型之外,行業認爲AIGC應用層的落地還有很大的機會,這一領域的創業也是如火如荼,成功開發了爆款AIGC產品妙鴨的履歷,或許是張月光對投資人來說很大的吸引力。不過,目前沐言智語並未有更多對外的產品信息,公開資料顯示,沐言智語是一家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商,其主要業務方向爲泛娛樂賽道,新產品正在研發。

第一季度國內AIGC和AI行業應用融資額超新能源

5月9日的2024長江獨角獸峰會上,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副院長、新生代獨角獸全球生態體系研究中心主任滕斌聖表示,AI新興公司已成爲中國獨角獸的新生力量:2024年一季度,AIGC和AI行業應用的融資額合計近200億元,超過新能源。滕斌聖指出,從獨角獸分佈看,國內往往與汽車比較相關,而美國AI領域的佔比是最高的,也就是說國內從創投、資金流向上看,還是抓住實實在在能在幾年內創造回報的。但他同時也表示,國內做AI也有巨大優勢,ChatGPT出來後國內幾周時間就出了不下10個大模型,反應速度很快,這種快速反應能力是把幾十年沉澱下來的種種執行力聚焦到AI賽道上。長江商學院院長、金融學教授、傑出院長講席教授李海濤則表示,到2032年,生成式AI有望形成規模達1.3 萬億美元的市場,技術領域支出比例將從不到1%擴大到10%~12%。

點評:從AI等領域投資心態看,滕斌聖在談及中外獨角獸分佈時提到,這種“急功近利”在此前朱嘯虎的一段分享裡體現了。其所稱的分享是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提到的“今天大家都是靠盈利、靠分紅,今年二級只看分紅,一級同樣看分紅,我的假設是5年靠分紅拿回本金”。基於海內外大模型創業、投資的不同環境,近期業內也有其他討論,一些創業者認爲還是要從實際出發,結合產品做能看到商業回報的大模型產品,國內創業者更適合這條路徑。目前,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大模型領域仍在等待爆款應用出現,國內創業企業結合產品落地大模型更好,還是投入基礎大模型研發更好,尚未成定論。但當巨量資金投入大模型領域,市場無疑希望更快看到商業回報機會。

芯片廠商走向與大模型應用開發者合作

聯發科近日舉辦第一屆天璣開發者大會,會上推出“天璣AI先鋒計劃”,並提供了相關的開發者解決方案,以支持大模型廠商在端側AI的技術落地和端側生成式AI應用創新。聯發科無線通信事業部生態發展資深總監章立在會後採訪中表示,有大模型廠商已看到,從App應用走向大模型應用生態,到了要向雲端芯片、終端芯片要算力的階段。

點評:芯片廠商越來越重視與大模型應用開發者的合作,其背後,大模型應用對算力要求頗大,而端側設備所能搭載的芯片算力有限,要方便部署並優化算力,大模型廠商逐漸與芯片廠商走到一起。據瞭解,目前手機端可運行的大模型多在70億參數左右,可支持的大模型應用場景有限,還不太適用於在斷網情況下進行大模型語音對話。除了大模型廠商向芯片要算力,業內也在推進大模型小型化,通過使用更多數據量訓練,使模型獲得更好的效果,以推動相關應用在手機端落地。

英國自動駕駛公司Wayve完成10.5億美元融資

當地時間5月7日,英國自動駕駛公司Wayve宣佈完成10.5億美元C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軟銀集團領投,英偉達、微軟跟投。截至目前,Wayve已完成三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3.08億美元。Wayve在聲明中表示,這筆新融資將用於開發首款用於量產車的自動駕駛方案,並將推出第一代自動駕駛AI大模型。英國首相蘇納克在聲明中稱,這筆投資是英國人工智能企業至今獲得的最大一筆投資。

點評:Wayve從2017年就開始在汽車上應用神經網絡強化學習的早期成果,公司稱其爲第一個在公共道路上開發和測試端到端深度學習自動駕駛系統的公司。Wayve的AV2.0自動駕駛系統和特斯拉的FSD系統一樣,都採用端到端方案,用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代替傳統自動駕駛的感知、規劃、控制環節。Wayve獲得大額融資,也說明端到端自動駕駛方案受到資本更多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