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有望量產?半導體復甦週期來了嗎?

半導體板塊消息催化不斷:(1)11月21日,華爲或將計劃於2025年第一季度開始量產全新AI芯片;(2)2024年11月20日,對巴西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38項合作文件,其中包含《中巴同步輻射光源計劃的諒解備忘錄》;(3)2024年11月21日,某半導體激光上市公司發佈了適用於光通信的多款標準化硅材質、熔融石英材質透鏡與透鏡陣列產品,主要採用光刻-反應離子蝕刻法晶圓級微納光學精密加工製造這一核心技術實現微納光學元器件的大批量生產製造。

行業邏輯

1、需求端:AI驅動算力芯片的國產化

AI一經問世便爆發式發展,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相關的算力芯片及存儲芯片供不應求。英偉達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速高達262%,環比也高達18%(數據來源:wind),再次打破市場預期。在AI相關的高端GPU領域,其在全球獨立GPU領域市場份額87%,AI的快速發展使其GPU嚴重供不應求,市場需求遠超目前的產能。

有機構指出,在國內,華爲、海光信息、寒武紀等紛紛開發自研算力芯片,逐漸替代英偉達的國內市場份額。未來國產算力芯片的性能和性價比如果能進一步提高,有望在國內市場上取代英偉達,甚至在世界市場佔據更多份額。(涉及個股僅作示例,不構成投資建議)

2、週期端:半導體進入週期性復甦階段

半導體,以及最大的下游需求消費電子,有着較強的週期性。在接近兩年的下行週期之後,半導體從2023下半年已經觸底並開始反彈,今年更是有了明顯的復甦跡象,進入了新的上行週期。今年是半導體步入復甦週期的第一年,各大機構對於今年半導體市場規模的增速普遍預測在10%-20%之間(WSTS預測增速13.1%,IDC預測20.2%,Gartner預測16.8%)。半導體的下游需求中,消費電子佔大部分,本輪復甦週期是從消費電子的復甦開始的,新事物帶來刺激,一是華爲迴歸併發布新品,二是AI爆發並使得AI手機和AI電腦應運而生,給消費電子市場帶來新的亮點,可能快速滲透並在幾年內成爲主流產品。給半導體帶來了新的需求增長。

另外,新能源汽車也是近年來一大增長來源,車用芯片在所有半導體產品中的佔比正在擴大(2021年佔比12%,2022年佔比14%,SIA數據)。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每輛車搭載的芯片數量要多出好幾倍,並且越高端的汽車所需芯片越多。

3、政策端:國家政策強力支持,國產化成爲趨勢

有機構認爲,在政策端,半導體行業受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重視,逐漸成爲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面對國際形勢的變化,尤其是對我國半導體產業的限制措施,如要求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企業提供對我國銷售的詳細信息等,國產化成爲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我國也加大了對半導體產業的扶持力度,包括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提供資金支持;實施稅收優惠、貸款貼息等財政政策,降低企業成本;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關鍵技術攻關。未來預期或仍有更多政策在路上,這些政策不僅爲半導體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也加速了國產化的步伐。

行業板塊相關基金

半導體ETF(159813)中高風險R4

跟蹤指數:國證芯片指數(980017.SZ)

科創100ETF基金(588220)中高風險R4

跟蹤指數:科創100指數(000698.SH)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以上內容與數據,與界面有連雲頻道立場無關,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