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機概念股爆發:成色或顯不足,AI芯片、算法突破是關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賽男 上海報道

2024年開年,AI捲到手機行業。

近期,三星和谷歌相繼發佈最新搭載AI功能的智能手機,蘋果宣佈後續iOS18將加入AI功能。國內手機廠商也在加碼AI投入,OPPO、榮耀、小米等多家手機廠商展示了主打AI功能的新款手機,魅族更是直接宣佈決定“All in AI”。

AI手機的這把火也“燒”到了資本市場。近期,“AI手機概念股”掀起漲停潮,福蓉科技斬獲五連板,卓翼科技三連板,道明光學收盤錄得兩連板,此外,歌爾股份、傳音控股、惠威科技、光峰科技、漫步者等也跟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近日投資者紛紛涌向互動平臺,詢問公司在AI手機領域的佈局,已有20餘家上市公司作出迴應。此外,也有多家公司在接待機構調研時明確回覆了AI手機相關業務。

儘管市場熱情高漲,但有機構人士和業內分析人士提示,需要冷靜看待目前的AI手機。“就目前的供貨情況來看,我們給AI手機提供的是硬件,和以往給其他手機產品供貨沒什麼區別。”一家爲AI手機提供結構件材料的供應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至於有多少增量,這個數據還沒統計出來。”

手機廠商全面擁抱AI

從手機廠商的落地來看,三星可謂打響了2024年AI手機競爭的第一槍。

其於1月發佈的Galaxy S24系列,主打一個AI賦能,可在端側實現實時翻譯、寫作助手、即圈即搜、相片助手等多項AI功能。最新消息顯示,該款手機在韓國銷售僅28天就突破100萬部,刷新了S系列手機銷量最快破百萬的紀錄。

而在去年底,谷歌也將人工智能直接集成到了最新手機Pixel 8系列中。該系列搭載自研Tensor G3芯片,AI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其中的Pixel 8 Pro是第一款可以直接在設備上運行谷歌AI模型的手機。

蘋果方面,日前該公司被爆放棄造車項目,轉投生成式AI開發項目。最新爆料顯示,蘋果或於近期發佈iOS17.4特別版本,帶來全新AI功能。

國內手機廠商不遑多讓。在日前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OPPO、榮耀、小米等均展示了主打AI功能的新款手機。魅族更是宣佈進行戰略調整,決定將“All in AI”,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的開發。

“2024年是AI手機元年”逐漸成爲行業共識。這意味着,一個換機高峰即將到來。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預計,到2027年底,內置AIGC功能的手機出貨量將超過5億部。

儘管“AI+手機”展現出的潛力讓市場爲之興奮,但從當下已發佈的AI手機來看,AI功能還僅集中在圖像處理、語音識別等方面,離理想中的AI手機仍存在差距。

“當前,AI手機尚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提升離線環境下AI處理能力、優化AI運算能效、延長電池壽命,以及加強AI決策的透明度和倫理規範等。”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理想的AI手機應具備全方位的智能感知與自主服務能力,能無縫融入用戶生活並與各類智能設備聯動。”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也認爲,儘管AI技術在圖像和語音識別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某些複雜場景下仍可能出現誤識別或識別效率低下的問題,另外在隱私保護、功耗與性能平衡方面也面臨挑戰。

“AI手機元年”下的產業鏈機會

不過,資本市場在這場新競賽中已經嗅到了機會,“AI手機概念股”橫空出世。

近日來,給三星、谷歌AI手機供貨的產業鏈上游供應商獲得資本追捧,投資者涌向各家公司詢問相關供貨關係或AI手機佈局,機構也開始扎堆調研。

據不完全統計,思泉新材、誠邁科技、道明光學、福蓉科技、水晶光電、鵬鼎控股、江波龍等20多家相關產業鏈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上對AI手機業務進行了迴應。1月以來,傳音控股、聯創電子、力芯微、希荻微、思泉新材、江波龍等獲得機構集中調研。

其中,安潔科技回覆投資者稱,公司生產的散熱功能相關產品有應用於智能手機。歌爾股份也表示,公司的精密聲學零組件等產品可以應用於智能手機等硬件產品中。

而在這一系列概念股中,最火的標的無疑是福蓉科技。公司此前在互動平臺表示,其供貨的三星S24系列手機、谷歌Pixel8系列手機等產品都具有AI功能。公司一直是三星、谷歌等終端客戶的主力供應商。此言一出,福蓉科技連獲五個漲停。

之後福蓉科技進行風險提示,稱目前公司主要爲前述手機提供鋁製中框結構件材料,下游品牌主要根據消費者需求安排生產計劃,不排除公司鋁製中框結構件材料全年訂單存在波動風險。

實際上,細看之下,這些大火的所謂“AI手機概念股”不過是傳統消費電子板塊概念的延伸。AI手機將對這些公司業績帶來多大提升,仍要打上一個問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AI手機相較於傳統手機更多的是軟件方面和核心部件的提升,就結構件而言,供給AI手機或傳統手機,並無太大差別。”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也對記者表示,“目前各家手機廠商推出的AI手機與傳統手機差距不大,只不過添加部分AI功能。從近期二級市場概念股表現來看,仍然是基礎製造廠商受益。”

誠然,AI手機的出現確實帶來了傳統供應鏈的提升機會。希荻微主營電源管理芯片及信號鏈芯片,公司在2月接受機構調研時就表示,AI手機大模型的運轉對電源管理芯片的性能指標要求會進一步提升。熱管理材料供應商思泉新材也在機構調研中表示,AI應用要求更高的算力性能支撐,將會對散熱解決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AI手機真正的突破顯然不在此處。“未來AI手機要突破,必須是算力、算法、設計、光模塊、OLED等核心部件廠家的崛起。而由於目前我國在以上方面仍與西方有較大的差距,因此短期二級市場的表現更多理解爲概念性炒作,並沒有基本面的支撐。”屈放說。

洪勇也談到了多類廠商預計受益,但集中在更核心的產業鏈環節:包括但不限於專注於研發AI芯片和加速器的半導體廠商,生產高性能傳感器及其他關鍵硬件的零部件供應商,提供AI操作系統和核心算法的軟件服務商,致力於大數據處理和雲服務的企業,以及不斷拓展AI應用邊界的應用開發者和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