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啓動大腦再造
(圖/Shutterstock)
二戰之後,科學家對腦的研究日益精進,也讓人知道主掌人類意志感情、認知、理智的大腦有多複雜,多精細,堪稱「動一腦細胞就牽全身」。美國未來學大師艾文‧託佛勒在1980年出版《第三波》,宣告第一波是農業時代,第二波是工業時代,第三波是後工業時代,也就是資訊社會,資訊社會的贏家將是深諳收集、處理、運用資訊的人。
1980年代後,個人電腦興起;2000年後網際網路興起,蘋果推出iphone,資訊社會又邁入新里程,社羣媒體趁勢而來,至今只要稍微參與社會的人,莫不感覺每日資訊如海嘯來襲,細瘦的個人沛然莫之能御,不是翻覆顛沛,就是苟延殘喘,很少人能駕馭得當。
早在15年前,美國作者卡爾寫了一本《網路讓我們變笨了》,近年來,手機、facebook、Line、直播、播客等社交媒體,已成生活超日常,人們也就耽於擁抱淺薄的資訊。他指出,網際網路會改變我們的大腦運作方式,使我們只有反應,沒有思考,只喜歡讀網路鏈接,不再願意讀長篇書籍及經典。
他並指出,網路訊息碎片化,對知識累積毫無用處,腦的記憶分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接收訊息後,必須分類歸納後,儲存於長期記憶,才能成爲知識。如果短期記憶凌亂瑣碎,且超量儲載,就無法歸類成爲長期記憶,也無法累積成知識。
接着《快思慢想》出版,這是第一本全面深度剖析大腦思考運作的「思考聖經」。作者將人類思維歸納爲兩大思考模式:系統一快速、直覺且情緒化;系統二較慢、較具計劃性且更仰賴邏輯。人們要知道如何交互用系統一或系統二,才能下判斷與決策。
但現代人時間迫促又懶得思考,大部分用系統一做決策,而沒有深思熟慮,這在政府施政尤其重要。例如最近金門大陸漁船翻覆事件,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動輒以意識形態(系統一),而不是理性(系統二)做決策,經過15次談判始終未得解決,導致兩岸關係惡意循環螺旋上升。又如最近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將黃復興黨部併入地方黨部,引起黨內反彈,也是以系統一來判斷,只直覺認爲黃復興黨部人員老邁,而沒有靠系統二理性分析做出決策。
面對AI時代的到來,需要深度、有創意的思考才能保有工作。重複性、需要馬上回應的工作,如店員、後勤人員、秘書、客服人員等,將來都會被AI取代。
因此人們更需要去除片段、瑣碎的思考,所以改造大腦的書或研討會層出不窮,連兒童書都不例外,要兒童左右腦全開發,理性和感性全具備,未來進入職場後才能快速卡位。
最近新上市的書《打造第二大腦》,作者認爲因應全面數位化時代,要打造一個「數位大腦」,在資訊超載時代成爲高效能知識管理者。作者說資訊不是用來囤積的,獲取不重要,但如何組織,在電腦、人腦、手機中建立不同檔案庫,然後適當時候可以萃取;接着是表達,必須把先前儲存的內容重新組合成你的新作品,才能在現代社會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