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入「地」,雲鯨向海

步入AI生活的入口,從掃地機開始。

一切都會與AI相連。

當凱文凱利(K.K.)以慣有的科技哲學論調,敘述着“what’s the next”的未來暢想時,我們更清晰地知道,一個AI技術主導的未來世界正在不可逆轉地到來。

然而,宏觀的未來趨勢如何具象到微觀的現實生活,卻是一條漫長的路徑。

最具體的生活,往往就是那些瑣碎的日常。AI在現實世界中的落地,大衆體感的渠道,或許會是更貼合日常的清潔電器。

當清潔電器進入AI時代,又會如何?

什麼是科技? 科技是在過去異想天開,在今天勉爲其難,在未來習以爲常的事物。

這一點,人們與地板的“戰爭”,最能體現。日常清潔中,最常見的部分就是掃地。然而,在掃帚、撮箕、拖把被髮明後,這傳統三劍客“統治”人類家庭數百年甚至直到現在。

一直到了1899年,汽油驅動的地板清潔器才被髮明出來。而後是1907年,一位美國工程師嘗試爲自己的吸塵器馬達裝上“刷盤”,成爲洗地機的雛形。然而,這類清潔電器體型臃腫,耗能巨大,更多是在商場、殿堂等大面積公開場地使用,離大衆的日常生活還稍有距離。

事實上,無論是掃地機器人還是掃拖機器人,進入到家庭民用場景的時間並不久遠。尤其是國內市場,不過是最近十來年間的事。人們對於所謂智能清潔電器的印象,還存在“人工智障”的刻板印象。

人類面對新科技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高估近期,卻低估遠期。

像掃地機器人這類產品,就讓許多用戶又愛又恨。它的確能夠節省掃地的時間,但是時常撞牆、處理殘留垃圾、衛生死角二次清掃等“要求”,還是沒有真正把人們從掃地這件瑣事中解放出來。

人們需要的,是可以放心託管、真正解放雙手的生活助手。而生成式AI崛起帶來的智能涌現,則爲傢俱家電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性——AI時代裡,能夠主動響應甚至決策的真正“人工智能”。

這樣的AI時代,是觸手可及的未來,還是望山跑死馬的幻覺?未來的問題,要回到現實尋找答案。我們需要找到一個鏈接現實與數字世界的載體,作爲未來降臨的“尺度”。

而現在,一個微觀且具體的切口出現了。不久前,雲鯨智能舉辦逍遙系列新品發佈會,首發高端旗艦雲鯨逍遙001全智能清潔機器人,官宣資料中宣稱這款產品疊加了AI大模型與AI雙目視覺技術,結合發佈會主題“你想象中的清潔機器人”,頗令人遐想。

或許,掃地機的AI時代,已經到來。

在衆多家電廠商的薰陶下,智能家電、智能電器等,其實已經不是新鮮詞彙。時常被吐槽爲人工智障的部分智能家電,根本原因在於其並非傳統家電的AI版本,更像是具備物聯維度的遠程操控或是固定巡迴設定,本質還是被動的工具提供響應式服務,並無真正的“中樞大腦”能夠做出決策。

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AI時代所對應的產品能力。

“機器人可以像人一樣聰明,替代人去主動思考和主動選擇最適合當前環境的清潔行爲。”雲鯨創始人張峻彬在發佈會現場的發言,可以視爲雲鯨對AI清潔如何實現的集中思考。而這些思考,被具象爲了雲鯨逍遙001,目前業內首個搭載雙芯雙目架構的全智能清潔機器人。

作出決策的前提是,看得見。一些智能掃地機之所以時常被吐槽爲人工智障,在於其空間感知方案的差別。傳統避障識別方式,一種是線結構光方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激光雷達感應,觀測點密度大約爲1.5萬個/秒,僅能識別15mm級別左右障礙物不說,還是“黑色”色盲,檢測效果較差。另一種是傳統雙攝像頭方案,雖然觀測點密度增加到了大約在30萬個/秒,但測量精度更低了,只能檢測20mm級別左右,而且對沒有紋理的物體檢測效果較差。家庭環境稍微複雜一些,或是有所變化,就無法承載。

而云鯨逍遙001上配備了兩顆火星探測車同款的超高清廣角攝像頭,視場角(FOV)高達136 °,實現毫米級的測量精度。更爲關鍵的是,它的視覺識別方式由此從2D視角轉化爲3D視角,其3D點雲測量密度每秒超過150萬個,高於行業旗艦機750倍,配合AI仿生視覺技術,可以在移動過程中實時觀測與識別超過百種的家庭物品。

與此同時,雲鯨自研的逍遙AI大模型,能夠將這種識別能力強化至最小直徑5mm級別的精準。再也不用擔心地面上的數據線把設備纏住,也不用在清掃前費心收納。

可以作出決策的基礎是,懂清潔。從硬件本身而言,掃拖機器人這一品類無論是形態還是功能,都已經接近圓滿。如奧維雲網《2023年中國清潔電器行業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清潔電器行業並未出現顛覆性的產品,更多是在產品基礎上圍繞清潔效率和使用體驗的微創新。其中行業公認的趨勢,就是智能化。畢竟現實家庭,清潔機器人面臨的工作場景極爲複雜,逍遙AI大模型成爲雲鯨逍遙001的大腦,在強大識別能力的基礎上,能夠看得懂自身需要面對的「難題」,作出自適應的清潔決策。

不同的垃圾類型,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遇見幹垃圾,只吸不拖,遇見溼垃圾,只拖不吸,還能隨機應變地作出動態安全補掃。而面對不同地面材質和污漬情況,雲鯨逍遙001也會智能調整“拖地壓力”,補足力度。從而減少二次污染、清潔死角帶來的重複勞動。

雲鯨逍遙001本身的清潔能力也足夠優秀,對於用戶也足夠友好。一方面,12000Pa的吸力,能足夠吸起硬幣;氣旋導流式滾刷設計,可以完美解決毛髮纏繞問題。另一方面,掃地機不再是需要被伺候的保姆。拖地作業需要清洗拖布,其能提供45℃-75℃的智能控溫清洗。最惱人的垃圾處理環節,則能提供在除菌除味基礎上的120天免維護體驗。

需要指出的是,感知硬件、算法模型背後,雲鯨逍遙001還配備了新的產品架構——雙芯八核。就官方資料顯示,其核心主芯片負責500萬參數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實時分析處理清潔實況;而協同的邊緣 AI 計算芯片算力高達4 TOPS ,以堪比自動駕駛的空間計算能力支撐前敘的避障能力。由於是產品本身配置,這意味着這一款機器人產品僅依靠本地計算,就能實現這些能力。

可以看到,在空間感知和自我清潔等性能、體驗升級的基礎上,雲鯨逍遙001已經脫離了“被動服務”智能電器的範疇,主動識別髒污切換清潔方式的自適應工作模式,顯然已經進入到“主動服務”的AI電器,這與雲鯨逍遙001宣稱的全智能契合。

與此同時,雲鯨逍遙001搭載了人機交互的未來可能形態。以語音指令爲例。傳統智能清潔電器的語音操控,需要用戶說出固定詞彙和指令,人機交互體驗並不順暢。而在生成式AI涌現後,Chatbot式的人機交互方式已經成爲共識,也讓用戶開始暢想真正能夠理解指令、主動反應的清潔管家出現。

雲鯨逍遙001讓這份暢想成爲現實。其內置雲鯨最新研發的NarGPT多模態大模型,能夠理解單一口令、多意圖、模糊意圖等多種方式的語音交互。而鯨靈託管3.0功能,又能支持單獨清潔方案和歷史數據方案的精細化託管,讓地面清潔這件瑣事,在這位清潔管家手中,成爲一種無感操作的便捷體驗。

清潔語境之外,雲鯨逍遙001讓清潔機器人有了全新的使用場景——智能AI語音能力帶來的聊天屬性,移動視頻通話加上巡視功能帶來的陪護價值。因此,用戶可以把它當成陪伴機器人,也可以作爲家庭安全看護。

能聊天,懂得看家,能夠聽懂模糊指令自主完成清潔任務……這樣的清潔機器人,或許不是未來的完全體,卻是傳統“智能”電器向AI電器進化的節點式產品。

回到雲鯨本身。雲鯨逍遙001的出現,可以視爲雲鯨面向高端化市場的一次探索。這是一個品牌向上生長的某種必然。以雲鯨爲代表的國內科技產品企業,正在從過去依靠便捷產業鏈以低價取勝的時代,進入到如今依靠品牌和產品力取勝的新時代。

但在高端化戰略佈局之外,這同樣是用戶真實存在的需求。未來的生活方式,或許就是人與機器共生。掃地機器人這一品類的核心痛點,大多集中在智能化、清潔能力維度。尤其是高端市場,用戶需要的無非是一個好用、省心又省力的清潔工具。

而要兼具這樣的特點,強智能化的AI電器、AI機器人方向則是實現這種用戶需要的最大可能性。雲鯨逍遙001的出現,恰恰是雲鯨基於用戶需求和自身技術儲備,與高需求用戶的一次握手。

一個產品,可以管中窺豹。雲鯨的技術野心顯然不至於一臺AI掃地機。如果剖析雲鯨逍遙001作爲業內第一款全智能掃拖機器人的技術能力,可以清晰地看到,雲鯨在感知技術、智能中樞、移動技術和交互方式不同維度技術板塊的積累。

資料顯示,雲鯨目前累計申請技術專利超過1000件,包含視覺技術、AI大模型、室內定位技術、高速電機控制、各類仿真器及加速器等衆多維度。而在此前洗地機、掃地機等多種清潔電器產品的積累中,又構築了模組、AIoT能力等完備的企業基建。

需要指出的是,生成式AI並不是終點。它更像是一個時代的前序,催生着更多技術的涌來,呼喚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正式實現。而在AIGC之後,業內普遍認爲下一個浪潮會發生在可以自我學習與進化的“具身智能(Embodied AI)”。

掃地機器人本身的形態,就是一個具身智能體。廣義上來說,它具備自我思考和理解外界環境並做出合適行動的能力。而云鯨的技術積累,則將“具身智能”的可能性,具象爲逍遙001這一具體的產品——可以不跟着既定程序,以用戶交互的語義理解動作,並識別完成對應清潔工作的“雛形”。

未來生活方式的科幻想象,被雲鯨填補了一塊空白。面對時代換道過程中的焦慮與迷茫,雲鯨用自己的技術積累與需求洞察,打造了一臺屬於未來的全智能清潔管家,用具體產品帶來的生活小確幸,來抵禦涌來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