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Max體驗:不止於耳機,更是面向未來的試金石
作者 | 三枝鐵花
出品 | 本站手機&數碼《易評機》欄目組
今年對於蘋果來說可能是最特殊的一年,先是發佈會轉爲線上舉辦,再是本來完整的秋季發佈會拆成了多款新品分批發布,導致從秋季開始,關於蘋果的重磅消息就變得密集而緊湊,着實讓廣大果粉狂歡了一把。而當所有人都覺得,蘋果今年的新品發佈也就止於M1芯片版MacBook和HomePod mini時,蘋果又一次公佈了重磅新品,而這一次則是帶來了傳聞很久的頭戴式主動降噪耳機-AirPods Max。
【驚奇科技】蘋果AirPods Max體驗:重新定義蘋果「奢侈品」(來源:Amazing Tech)
耳機發布後,不少網友大呼“無能爲力”,主要還是因爲其4399元的官方售價。也有不少網友表示不理解,一款頭戴式主動降噪耳機竟然可以賣出如此高的價格,難道純粹是因爲信仰加成?彆着急,我第一時間拿到了這款產品,下面就讓我們簡單體驗一番。
說真的,第一次開箱見到這款產品時,我的內心還是非常激動的,儘管如此,在將它從包裝盒中取出後,我還是忍不住想到了網友們對其外型的調侃,尤其是其配備保護套時的樣子,的確「很bra」。
說到保護套,當你用手去觸摸時,會不由自主的想要捏一捏,不爲別的,手感真的是沒話說。柔軟是一方面,關鍵還會給你一種很親膚的感覺,明明只是耳機保護套,都搞得如此高級,不得不說蘋果在品質方面的確很會拿捏消費者的心理。
將保護套取下,兩個大大的耳機展現在面前,作爲蘋果目前最大的AirPods,這個Max的命名還是實至名歸的。
本次AirPods Max提供了五種配色供用戶選擇,分別是太空灰、銀色、天藍色、綠色和粉紅色,我們拿到的是太空灰版本,很遺憾,因爲我個人更偏愛藍色。當然,並不是說太空灰就不好看,相反,太空灰可能更能在視覺上突顯出一種科技感來。用手碰觸同樣會很直接的感受到產品的質感,類似啞光的質感顯然也能夠很好的避免指紋的沾染。
接下來將耳機戴到頭上,你會發現連接左右雙耳的頭帶韌性十足,頭帶中間採用透氣編織穹網設計,摸起來很有彈力,能夠分散重量,減輕頭部壓力,戴在頭上在保證了支撐性的同時也照顧到了舒適度。
美中不足的是,對於戴眼鏡的朋友不是特別友好,由於耳機較大,無法避開眼鏡腿,這就導致戴眼鏡的朋友可能會有夾頭的感覺,同時對降噪效果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講到這裡還有一點需要提一下,這次AirPods Max採用了不鏽鋼頭帶,同時具備伸縮套杆,使用時能非常平滑的延伸,當你調整好後,還能很適合的停留在調整好的位置上,保證貼合度,這一點還是很值得點讚的。
而在貼合度上,蘋果還加入了一些特殊的小心思,AirPods Max的兩個耳罩都採用了磁吸設計,可以獨立旋轉,這樣配合伸縮套杆,就可以讓耳機能配合任何頭型的用戶使用。
同樣因爲採用了磁吸設計,用戶可以輕鬆將耳機的耳墊摘下,耳機的每個耳墊都採用聲學工程設計的記憶棉,還是非常利於清潔的,這一點可能要完爆大部分同類產品了。
至於按鈕方面,AirPods Max採用數碼旋鈕的設計,據說設計靈感來自於Apple Watch,能精準調整音量,還能控制播放、跳過曲目、接聽或掛斷電話以及喚醒Siri。實際使用來看是非常方便的,簡單適應之後就可以做到盲操作了。雖然也只是個較爲簡單的設計,但卻是絕大多數廠商都沒有考慮到的一點,可以看出,儘管只是一個耳機,但蘋果依然將使用體驗的權重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上。
畢竟頭戴式耳機的受衆與手機受衆不同,頭戴式耳機的侷限性要高出不少,比如佩戴環境、佩戴的舒適度等等。所以蘋果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去上線一款頭戴式的耳機產品,也是意有所圖的,但是目前頭戴式耳機的市場已經擠滿了索尼、B&O、BOSE、森海塞爾這些大廠,那麼蘋果又該如何從這些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很多人說蘋果做頭戴式耳機是「小白」,那說這話的人一定是忘了Beats,不管是說設計還是生態,頭戴式耳機最終都是要看音質的,AirPods Max採用蘋果自主設計的40mm動圈式驅動單元,可提供豐富深沉的低音、準確的中音範圍和清脆乾淨的高頻擴展。雙環形釹磁體電機使AirPods Max在最大音量下1可聽範圍的總諧波失真也能保持在不到1%的水平。
每個耳墊都搭載蘋果設計的H1芯片,在自定義聲學設計和先進軟件的支持下,AirPods Max通過計算音頻提供較高品質的聆聽體驗。H1芯片擁有10個音頻核心,每秒能進行90億次運算,配備總共多達九個麥克風,其中八個用於主動降噪,包括六個外向式、兩個內向式,三個用於語音拾取,包括一個專用、兩個兼用主動降噪。
簡評:音質從實際體驗的情況來說,AirPods Max的計算音頻技術提高了整個這款耳機的整個級別,當然也正是因爲塞了這麼多「東西」,蘋果頭戴式耳機的處女作沒辦法輕量化,犧牲了重量;爲了更好的實現計算音頻的能力,硬件的支持是頂到max值的;壓風噪、降噪效果、環繞聲在實際體驗中都沒有拉胯。
(評價一個耳機的聲音好壞,方法有很多,既有輸出功率、頻率範圍等藉助各類儀器測出的客觀指標,也有「懂行的朋友」通過自己的耳朵去判斷的主觀評價,這一次《易評機》對AirPods Max的音質感受是編輯的角度,建議有購入意願的朋友去實體店進行一次親身體驗)
音質這一塊從實際感受說,畢竟BOSE700,AirPods Pro都用了,高頻清晰,中規中矩,不犯錯;中頻很近,或許是因爲降噪的緣故,人聲到後期有點扁平,聽着有點乏(也可能是我的錯覺);低頻基本跟AirPods Pro持平,有「拳拳到肉」的感覺,但是想要BOSE和Sony把你帶進「夜店」的感覺,還是有差距,但想要有這種更豐富的體驗蘋果退了一步給用戶了另一個選擇:Beats。
聲音的一致性是AirPods Max的一大特點,但說到音質這塊,AirPods Max的表現反而是沒什麼太多可說的,真要橫向對比相同價格能買到的功放+監聽耳機組合,只能是被按着錘。求生欲讓我在這裡解釋一下,傳統Hi-Fi和無線聽音只是個人選擇問題,綜合考量音質,便攜,使用場景等等,它們並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AirPods Max作爲一款藍牙耳機,解析和聲場表現同品類中算是不錯,但放在耳機的大類中,只能說是平均水準。
自適應均衡: AirPods Max採用自適應均衡,監測用戶收到的聲音信號進行實時調整中低頻率,以耳墊的貼合度和密封度調節聲音,捕捉每一個細節,帶來豐富的音頻體驗。
主動降噪: AirPods Max通過主動降噪帶來沉浸式音效,使用戶專注於聆聽的內容。每個耳罩有三個外向式麥克風用以檢測環境噪聲,耳罩內還有一個麥克風監測到達聽衆耳朵的聲音。通過計算音頻,降噪功能可實時持續地適應耳機的佩戴和移動。
通透模式: 用戶可將AirPods Max切換至通透模式,在聆聽音樂的同時聽見周圍環境,確保在播放音頻的同時,其他聲音也都聽起來十分自然,包括用戶自己的聲音。輕按一下噪聲控制按鈕,即可在主動降噪和通透模式之間切換。
空間音頻: AirPods Max具備空間音頻功能,通過動態頭部追蹤,在整個虛擬空間里布置聲場,爲5.1、7.1和杜比全景聲內容。空間音頻同時利用AirPods Max中,以及iPhone或iPad中的陀螺儀和加速感應器,追蹤用戶頭部以及設備的移動,比較運動數據,然後重新映射聲場,即便用戶移動頭部,聲場依然來自用戶設備。
簡評:蘋果產品的簡單邏輯放到降噪功能上也是一樣。默認就倆模式,通透和降噪,頂多還能在設置界面加個“關閉”的選項,用這顆按鍵在三者之間循環。
至於降噪等級,都交給算法。AirPods Max的目標有兩個,其一是最大程度地隔絕噪聲,其二是提供始終一致的聲音效果。所以在使用時你會發現,只要不是在空調滿載的大巴車這樣非常嘈雜的環境中,AirPods Max都能將周圍的噪聲水平降低到同一個水準。從降噪效果來說,AirPods Max的表現非常不錯,而且對風噪的抑制極佳。另外,通透模式下聽到的外界聲音自然且清晰。
提供始終一致的聲音效果這一點,是我在不同地點各個模式切換聽了大概一個多鐘頭後突然發覺的:無論降噪開啓,關閉還是在通透模式,不管周圍環境噪聲如何,從AirPods Max傳到耳中的聲音,在我聽來都是完全一致的。降噪或者通透模式對音質的負面影響?不存在的。
如何連接?連接起來方便不?這種問題基本可以pass掉,從AirPods系列的連接操作到AirPods Max,把「方便」體現的非常到位了。
「快速配對,一步到位」的無縫銜接。憑藉H1芯片,AirPods Max只要靠近iPhone或Apple Watch即刻配對完成,提供行業內的最出色全自動的設置方案。不僅如此,通過iCloud與Mac與iPad進行連接,蘋果的AirPods Max可以在不同設備之間自由切換。
AirPods Max可以說是完美繼承這個優良傳統。
體驗感受:附贈的這個耳機套有點類似AirPods的耳機盒,放進去耳機與手機斷連,拿出來自動配對,主要還是突出一個方便。所以開關機對於AirPods Max來說是不存在的,機身上的兩個實體鍵,一顆用來控制降噪,另一個旋鈕,則負責音量和播放暫停上下曲。
在體驗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實體按鍵的另一個妙處:戴着手套也不影響操作,這一點在北方冬天的實用性max,只是把AirPods Max當做保暖配件,成本確實是不小。
配件
答:AirPods Max的耳墊在在線商店與線下店都會進行售賣,耳墊買到之後是一副,一副499元,這耳墊確實有點貴,但是耳墊的增加一方面是爲了替換作用,還有就是有不同顏色的搭配,混搭AirPods Max,你們想象一下;目前的高端音源設備還是以3.5mm耳機孔爲主,所以這就必須要整Lighting轉3.5mm接口的轉接頭,這個在商店中也是有的。
Siri與收音
答:實際體驗Siri喚醒,其實整體的體驗感受與AirPods Pro差不多,頭戴檢測、信息播報以及Siri相關的交互都是能夠實現的。另外就是收音,實際體驗效果還不錯,跟AirPods Pro持平。
2014年,蘋果以30億美元收購了知名耳機品牌Betas,多年的耕耘,蘋果基本完成了對Betas技術和人才的整合,而且早就有消息表示「AirPods Max(Studio)」的項目已經在蘋果內部立項很長一段時間了,藉助Beats發展了自己的耳機產品,從AirPods第一代就已經開始了,這是蘋果對生態中音頻的戰略佈局之一。
蘋果需要推出頭戴式耳機AirPods Max的原因也相對比較清晰,第一就是增加音頻產品線的品類,擴大AirPods系列的品牌影響力,據華爾街投行分析師預測,在2020年,蘋果AirPods銷量有望達到8500萬副,銷售額將達150億,在蘋果公司同年預期總營收中所佔比例將達3.5%左右,尤其在疫情之後AirPods的需求依然強勁,而作爲普通用戶最強的感知在於,進入Apple Store你會發現AirPods依然是popular的產品,不參加任何打折優惠。
第二就是爲AR/VR項目加碼,蘋果全力構建AR/VR生態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這次AirPods Max依然是搭載空間音頻技術(雖然目前只能在Apple TV應用中)的,通過加速傳感器和陀螺儀實現的空間音頻功能落地,而這個技術結合蘋果對AR/VR的力推,就已經能夠看見一些輪廓了,全空間方位的沉浸式體驗還在慢慢佈局,相信後續還有更加直觀的產品出現,而且目前很多信息都指向了它,Apple Glasses。
鑑於蘋果「瘋起來連自己都錘」的調性,AirPods Max更像是一邊試水面向更高音頻需求用戶的耳機產品,另一邊則像是未來新產品的「試金石」。
作爲科技行業的「風向標」,蘋果每一次產品線的更新都能看到行業內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單說AirPods Max會影響頭戴式耳機市場的發展,這不負責,但如果說蘋果通過AirPods Max想要打通AR/VR生態,那麼一切都說的通。
AirPods Max不管是從音質還是連接性,都給了頭戴式耳機行業一個全新的選擇,發燒友還有普通小白用戶都能用AirPods Max,這本身就是一個「集大成者」所該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