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A、臺中精機與逢甲秀AI風火輪研究

臺灣人工智慧學校、臺中精機與逢甲大學三方團隊共同合作投入AI風火輪計劃;圖前排左起爲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臺灣人工智慧學校校長孔祥重院士與逢甲大學校長王葳。圖/業者提供

由臺灣人工智慧學校(AIA)、臺中精機與逢甲大學共同舉辦的「AI風火輪計劃研討會」,訂於3月29日下午2點在南港展覽二館7樓703會議室舉辦,三方將聯合發表AI人工智慧軟體及AI產業化發展成果,並展示如何透過先進AI技術的導入,有效提升工具機產業的加工良率及降低營運成本,併兼顧綠色永續發展目標,歡迎業界踊躍前往參加。

自2022年6月以來,孔祥重院士在中部精密機械產業聚落推動「AI風火輪計劃」,其名字取自三太子能生風噴火的法寶,如同風火輪般的推進器,以AI人工智慧來推動產業的茁壯發展。該項計劃緣起於工具機於加工過程中會因溫升、刀具磨耗及環境變異等諸多因素改變不斷造成加工誤差,但又缺乏科學化的調機方法,讓問題無法有效解決,而多數企業採用人工逐件檢測或購置昂貴的自動化量測設備進行檢查,帶來過多人力與成本的浪費,另爲因應刀具磨耗及損壞所帶來的品質異常,業者必須提前更換刀具,又造成刀具成本的增加,很不符經濟效益。

爲此,AIA與逢甲大學、臺中精機三方合作建立開發專案與專家團隊,在車牀關鍵位置安裝感測器,透過結合AI技術和大數據分析車牀加工過程訊號特徵與加工尺寸、刀具狀態之關聯性,以此爲基礎開發出「車牀加工品質與刀具磨耗AI預診系統」。

該套系統依據車牀加工過程的訊號特徵,能迅速計算出工件尺寸的誤差,有效縮短人工檢測時間,並減少採購自動化量測設備的支出,且能同步提供刀具當前狀態,協助使用者判斷是否需要更換刀具,進一步提升刀具的使用效能,達到提升產能與節省刀具成本雙重效益。

該套AI預診系統現已成功應用於車牀內外徑加工樣態,並取得了客戶端降低成本及提高自動化產能的顯著成果,未來不僅能延伸至車牀的其他加工型態,更將擴展至不同機型,以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且對綠能與永續發展帶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