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河源頭開發重劃區滯洪池開工 呈現愛河文化意象

高雄市第100期市地重劃區暨草潭埤滯洪池工程27日動土,預計兩年完工,屆時將成爲仁武區主要核心發展區域。(高市地政局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高雄市第100期市地重劃區暨草潭埤滯洪池工程範圍。(高市地政局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高雄市第100期市地重劃區暨草潭埤滯洪池工程27日動土,市府水利局及地政局相互合作,藉由該工程呈現愛河文化意象,打造愛河最後一哩路,重現水路風華。預計二年後完工,將成爲仁武區主要核心發展區域。

該區位於高市都市計劃「擴大及變更澄清湖特定區計劃(第三次通盤檢討)案」內,包含草潭埤周遭範圍,面積約20.95公頃,依經濟部水利署覈定「八卦寮地區排水系統 - 北屋排水治理計劃」治理計劃,及內政部都委會103年審竣草潭埤地區之檢討變更並規定以重劃方式辦理,重劃後可取得公園、綠地、綠兼河道、道路、道兼河道、河道及滯洪池用地等公共設施面積約10.5公頃,開發住宅區用地面積約10.3公頃。

地政局同時辦理重劃工程,建設區內道路、側溝、路燈、號誌、電力、電信、自來水、瓦斯等基礎公共設施。

副市長林欽榮表示,該區位於仁武區草潭埤區域,屬愛河源頭,原有天然埤塘陸續被填平,導致滯洪及調節水量功能逐漸喪失,因此必須保留現有埤塘之滯洪功能,經中央與地方政府政策配合,依水利署治理計劃配合都市計劃變更以重劃方式辦理,在區內設置一處大型滯洪池用地,由水利局負責滯洪池規劃施工,並整治北屋河道排水系統,更於公園內再規劃具有滯洪功能之生態區域,重現愛河水系源頭,保留原埤塘生態環境,減緩愛河流域淹水機率,對高雄的歷史文化及水文治理具有特殊意義。

地政局長陳冠福表示,縣市合併後,配合市府招商政策及地主開發需求,地政局積極在仁武區進行84期、92期、96期、100期、101期及103期等多區重劃作業,希望透過公辦開發,由市府公開、公正、誠信的一貫原則,加快都市的整體開發腳步,促進土地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