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也沒用!高超音速飛彈大戰若開打 老美就完了

美國陸軍從歐姆雷克島(Omelek Island)發射「愛國者3型」(PAC-3)防空飛彈的資料照。(美國陸軍)

沒錯,烏克蘭利用美製「愛國者」(Patriot)防空系統獲得廣受矚目的成功,甚至擊落了一些俄羅斯自吹自擂的「匕首」(Kinzhal)高超音速飛彈。

然而,據美國國防與軍事專家艾克塞(David Axe)在《電訊報》(The Telegraph)上發文指出,這並不意味「愛國者」,或其他任何防空系統準備好保護美國和盟友,以免遭受最嚴重的飛彈威脅。

在北韓週三試射可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後,認清這現實尤其重要。就算西方防空系統擊落幾枚俄羅斯高超音速飛彈後,但它們在理論上仍比在現實中更有效。若說烏克蘭不斷擊落「匕首」有任何暗示,那就是俄羅斯的非核高超音速飛彈並不像乍看之下那樣可怕。

原本俄羅斯總統普丁宣稱,任何現有防空系統都奈何不了它。但普丁不是錯了,就是在說謊。就在烏克蘭5月部署「愛國者」後,據說他們修改了飛彈軟體,以提升它們的攔截力,來對付「匕首」,還有其他俄製超級武器。

而飛彈專家蒙哥馬利(Alexander Montgomery)和妮爾森(Amy Nelson)爲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所寫的分析指出,烏克蘭防禦成功或許有助於糾正大家對高超音速武器價值和必要性的看法。有些人吹捧說,高超音速武器是不計一切代價,都不可或缺的。

有人認爲,既然「愛國者」能擊落飛速達10馬赫的「匕首」,無論是它,或是如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等其他防空系統當然能用來對付北韓的「火星-18」(Hwasong-18)洲際彈道飛彈,以防美國和其他盟邦城市遭核武攻擊,對吧?

但很可能錯了!洲際彈道飛彈和「匕首」這種大氣層內高超音速飛彈不同,彈頭會先升空,徹底離開大氣層,接着重新進入大氣層,並以 20倍音速加速飛向目標。而在美國所有的攔截器中,唯有陸基中段防禦系統能達到足夠的高度,中途阻止洲際彈道飛彈彈頭在太空中飛行。

然而,陸基中段防禦系統充其量只有些不穩定測試紀錄。儘管2017年美國飛彈防禦署(U.S. Missile Defense Agency)在太平洋上空成功測試了飛彈,但物理學家葛蕾格(Laura Grego)指出,目標最高速度只有17馬赫,時速比實際的洲際彈道飛彈慢了數以千計英里,因此說穿了並不實際。

由於陸基中段防禦系統不可靠,部分美國政界人士和官員傾向使用海軍的「標準3型」(SM-3)攔截飛彈,但它的外大氣層擊殺載具(EKV)所能達到的高度有限。事實上,最初它是針對中程飛彈而設計,但近年則以洲際彈道飛彈爲測試目標。

無論如何,威脅已改變。新出現的還有如俄羅斯的「先鋒」(Avangard)高超音速滑翔體,但外大氣層擊殺載具應付不了它們,更別說是「愛國者」或「標準2型」(SM-2)飛彈了。

那並不是說美國的攔截飛彈沒用,它們或許能對付北韓有限的洲際彈道飛彈攻擊,但沒人認真相信,它們能阻止中國迅速成長的洲際彈道飛彈武力,或是俄羅斯強大的核武力。長久以來,美國和盟國砸下數以千億計美元,用以打造日益精密的飛彈防禦系統,好攔截來襲的各式敵方飛彈。如烏克蘭證明的,它們甚至能擊落高超音速飛彈。

也因此,在因應臺海衝突的計劃中,飛彈防禦就成了美國和盟友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中方火箭軍將數以千計巡弋及彈道飛彈瞄準臺灣,還有靠近臺灣的美日軍事基地。按照北京計劃,在攻臺初期,要以轟炸來削弱臺灣的防禦力,同時也以轟炸美日軍事基地,來拖延美軍帶頭介入。

雖然「愛國者」和其他飛彈系統能遏阻許多中方飛彈攻擊,讓臺灣和美國等盟友能有機會反擊。不過,萬一臺海爆發衝突,兩韓戰爭捲入中國,或是北約(NATO)和俄羅斯大戰,升級爲大規模戰略核攻擊,別指望這些飛彈能發揮任何作用,大家只能同歸於盡,而唯一贏得核戰的方式,就是不要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