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影視公司首家! 華策影視自研“有風”大模型通過備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鄧浩 上海報道

5月15日晚間,華策影視(300133.SZ)透露,當日下午,“網信北京”公佈,其自研的“有風”大模型已按國家七部委聯合發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名單備案,由此成爲A股第一家擁有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自研大模型的影視公司。

“‘有風’是自研的垂直行業大模型,基於一些開源底層大模型進行微調。目前還是處理劇本相關的工作爲主,也具備文生視頻的能力,對項目某些環節的效率有顯著提升,比如完成劇本的初篩等。”華策影視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5月16日,截至收盤,華策影視上漲3.42%,報7.56元/股。

3分鐘完成IP作品初篩評估

記者瞭解到,華策影視基於“有風”大模型開發的影視劇本智能創作輔助系統,已經可以達到“3分鐘完成一部IP作品的初篩評估,30分鐘完成百萬字作品內容精確評估”的使用效果。

“AIGC(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ive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對華策而言,是戰略級別的重視與投入。我們去年深入做了一系列的調研,去尋找AIGC與影視的結合落地方向,現在有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未來我們希望努力去產出一些適用產業的應用或工具,幫助實現影視工業化、數據化、智能化。”前述內部人士表示。

該內部人士介紹,目前基於“有風”大模型衍生出的AI小說篩選、內容評估等工具,已在華策影視生產板塊包括電視劇、電影、短劇等製作團隊裡實踐應用。

同時,基於該大模型,華策影視還開發了多種有廣泛應用場景的大模型AI工具,例如AI多語種翻譯工具、影視內容提取評估工具等。此外,其還在生成式AI視頻等領域開始了佈局。

建立5億元基金

“人工智能發展到生成式AI之後,內容會變得更重要,而且會由於AI的賦能變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上述內部人士判斷。

事實上,早在2023年6月,華策影視就成立AIGC應用研究院,團隊核心人才畢業於北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發表過十幾篇專利論文,在多次國內外AI比賽中獲得冠亞軍,同時擁有豐富的AI產品落地經驗。

“於中國影視而言,對我們的挑戰是,還沒有像歐美那樣形成工業化的時候,智能化時代就已經到來了。”該內部人士對記者坦言。

“所以,我們認準了人工智能方向後,第一時間就成立了五億元的AIGC基金,用於支持AIGC應用研究院的發展和進行影視行業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投資。”前述內部人士表示。

AI輔助內容生產已悄然成風

生成式AI有潛力解決影視製作與創作中的諸多難題與痛點。

某熟悉傳媒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項目實踐中由於種種不可控的原因,可能某個藝人需要被換掉或者需要改臺詞,以往很難做到天衣無縫,而像Sora這種文生視頻的產品就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事實上,目前在影視行業,不少業內玩家都在AIGC領域投下重注探索業務場景。

此次一起通過備案還有愛奇藝的“奇智”生成式模型。

資料顯示,去年愛奇藝在第二季度財報中,首次公佈了AIGC的應用進展,通過引入AIGC輔助劇本評估以提升效率,其內部數據評估,AIGC對場景和人物拆解的準確率超過90%。

愛奇藝副總裁、智能製作部負責人朱樑曾公開表示,AI大模型對於影視行業而言,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擬合逼近能力很強,能夠幫助虛擬拍攝做到“以假亂真”。

去年9月,愛奇藝上線國內首部採用實景+影視虛擬製作播出的劇集《雲之羽》,其上屏的數字資產在設計中已經有融入AI生成的美術素材。

前述傳媒業內人士也對記者表示,AIGC與現在行業正在推廣的虛擬製作可以做到很好的融合,但現在生成視頻的時長和一致性的問題還有待改進,期待後續技術的更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