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新能源融資退潮,蜂巢能源撤回科創板IPO申請

科創板在審最大IPO撤回上市申請。

近日,鋰電池企業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蜂巢能源”)撤回上市申請,公司原計劃募資150億元。

上交所官網顯示,蜂巢能源的科創板IPO進度已於12月22日更新爲“終止”,系蜂巢能源及其保薦人中信證券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相關規定,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覈。

蜂巢能源2018年分拆自長城汽車,兩家公司的實控人均是魏建軍。蜂巢能源依賴與長城汽車大量關聯交易,實現營業收入規模迅速增長,但截至報告期末,利潤虧損也在不斷擴大。

2022年11月18日,蜂巢能源的科創板IPO獲得上交所受理。在當時,鋰電池遠期產能過剩已經成爲市場共識,蜂巢能源擬用逾百億募資金額擴產、補流的舉動,使得市場熱議其是否有必要上市。

經營獨立性、持續盈利能力、募集資金用途合理性,是蜂巢能源未能上市科創板的“攔路虎”。上交所在首輪問詢一針見血指出:“扣除對長城汽車的關聯銷售後,公司是否還滿足上市條件。”

過去兩年,鋰電、光伏企業是在一級、二級市場中最活躍的身影,通過IPO、再融資獲得資金優勢,進而建立起競爭優勢。但2023年以來,光伏產業鏈價格大跌、新能源汽車需求不及預期,新能源板塊遭遇業績“失速”、機構離場、股價狂瀉。

蜂巢能源撤回IPO,或謀香港上市

根據招股書,蜂巢能源的保薦人是中信證券,公司本次擬募資150億元,其中115億元擬用於常州、湖州和遂寧的動力電池擴產項目,20億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對於撤回IPO,蜂巢能源表示,公司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以公司以及公司股東的最大利益爲重,決定撤回A股申請,並考慮啓動其他融資方案。“(蜂巢能源)可能會去港股上市。”一位接近蜂巢能源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蜂巢能源是鋰離子電池系統提供商,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芯、模組、電池包及儲能電池系統,並可根據客戶需求爲其提供動力電池及儲能產品整體解決方案。截至報告期末,蜂巢能源的主要客戶包括長城汽車及下屬公司、合衆新能源、浙江零跑、吉利控股。

蜂巢能源申報科創板IPO之前,總計完成了七輪融資,最後一輪投後估值約460億元。除了長城汽車深度參與以外,IDG資本、上海國盛集團、小米長江產業基金、華興資本、深創投、碧桂園資本、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小鵬汽車等知名投資機構均在列。

穿透股權顯示,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通過保定瑞茂、長城控股合計控制公司40.26%股權,合計控制公司76.81%表決權,系蜂巢能源實際控制人。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十榜單中,蜂巢電池位列第八名,裝車量爲4.41(GWh),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穩居前兩名。

IPO問詢中,蜂巢能源的經營獨立性、與長城汽車的關聯被上交所重點問詢。上交所在問詢中要求公司及保薦人說明,在扣除對長城汽車的關聯銷售後是否還滿足上市條件;說明是否存在對公司或關聯方的利益輸送,或通過關聯交易調節收入利潤或成本費用的情形,是否存在嚴重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

近三年,長城汽車及下屬公司均爲蜂巢能源的第一大客戶,關聯銷售金額佔比一度達到99%。報告期各期,蜂巢能源向關聯方(主要是長城汽車及下屬公司)售商品提供勞務的金額分別爲9.23億元、16.7億元、37.01億元及19.95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99.40%、96.09%、82.73%及53.39%。儘管蜂巢能源的客戶集中度有所下降,但正如上交所問詢的:“扣除對長城汽車的關聯銷售後,公司是否還滿足上市條件”,公司的上市獨立性是不足的。

新能源高速融資時代結束?

“幹啥都要趁早。如果蜂巢能源再早點申報科創板上市,或許已經上成了。2020年以來,一批光伏、鋰電池賽道的企業在創業板、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基本上都是用於擴張產能。隨着新能源裝機滲透率不斷提高,頭部企業發展趨於穩定成熟,單純融資擴產的IPO對於監管來說比較敏感,上市難度隨之提升。”某新能源行業資深人士對記者說:“蜂巢能源一直處於淨虧損狀態。鋰電行業發展到現在,國內各個環節都是相對領先且成熟的,進入了降本增效的階段,而不是早期砸錢投產摸索階段。現階段仍然缺乏持續盈利能力的鋰電公司,確實沒什麼上市必要性。”

在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新能源業內人士看來,蜂巢能源最終未能上市的結果,實際也是A股新能源高速融資時代終結的縮影。未來行業高質量發展將是主旋律,競爭也會空前激烈。

過去三年,A股新能源融資有多熱?以科創板爲例,開市四年多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已經上市了近30家,涵蓋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動力電池、鋰電設備、電解液等多個環節,頭部公司如容百科技(688005.SH)、孚能科技(688567.SH)、廈鎢新能(688778.SH)、長遠鋰科(688779.SH)、杭可科技(688006.SH)、華盛鋰電(688353.SH)等等。

放大至整個A股,近三年,無論鋰電還是光伏都吸引了大量熱錢。若以2021年的定增市場爲樣本,統計數據顯示,新能源車和光伏概念股共計24家上市公司中,有98家公司當年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數量佔比約40%,是當年定增市場的絕對主角。有些新能源上市公司連續兩年發佈定增預案,引發市場對其過度融資的擔憂。

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定增金額合計爲2222.92億元。其中,寧德時代、塞力斯(601127.SH)、恩捷股份(002812.SZ)、億緯鋰能(300014.SZ)等公司定增募資逾百億。“寧王”在2022年股價高點實施定增,募資總額450億元,也被質疑是過度融資。這筆定增的發行價格爲410元,寧德時代最新股價較定增價折價近31%。

光伏板塊2020年至今的累計定增金額達1402億元,東方盛虹(000301.SZ)、TCL中環(002129.SZ)、晶澳科技(002459.SZ)3只股定增金額超過百億。如果算上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近兩至三年上市的光伏企業,光伏總融資額已超過2000億元。

春江水暖鴨先知,行業週期與景氣度的變化,實際早就體現在2023年上半年的一級、一級半市場表現。泰合資本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二季度光伏領域的融資案例數量分別爲18起、9起,2022年同期分別爲25起和18起,這之前到2020年第二季度,該數據從未低於18起,融資冷卻速度可見一斑。

新能源汽車領域方面,今年二季度的融資案例數量爲16起,上年同期爲43起。2022年第四季度,中創新航(03931.HK)上市成功,幾乎踩上了行業IPO末班車。2023年鋰電產業鏈進入去庫存週期,加上終端消費不及預期,鋰電領域的投融資活躍度明顯下降。

時至年末,2023年還剩下最後五個交易日,蜂巢能源在此時“告別”A股,似與這一年新能源不斷陰跌的行情相照應。截至最新收盤日,中證新能源指數年內累計下跌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