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米絲1號即將返回地球 爲二度登月與登陸火星鋪路

Artemis I號落回海上,被波特蘭號登陸家打撈。(/NASA)

美國航太總署NASA表示,阿提米絲1號繞月任務已經結束,獵戶座太空船(Orion Spacecraft)預計在美國東部標準時間12月11日中午12點40 分(臺北時間12月12日凌晨12點40分)左右,降落在下加州的外海。屆時,待命的登陸艦會立即將它打撈。

太空網(Space.com)報導,被稱爲「二度登月」的阿提米絲計劃,第1次試驗任務全程是沒有太空人蔘與的,不過多數工作都與載人任務相同,是實際飛行的前期實驗。阿提米絲1號以超大型的SLS火箭與負責繞月的獵戶座太空船組合而成,全系統在11月16日點火升空,於11月25日接近月球,進入繞月軌道。

SLS火箭是一次性的,將獵戶座太空船送入航線後即拋棄,之後的任務就由獵戶座太空船執行。該太空船在結構上分成載人部分的指揮艙,以及裝載電力設備、火箭系統的服務艙,它有4片太陽能電池,持續爲太空船供電。在完成所有實驗任務後,獵戶座太空船於 12 月 1 日進入「返回航線」,過程中點燃了服務艙後方的主引擎,持續燃燒了 3.5 分鐘,這是整個任務中,引擎燃燒最久的一次。

目前它還在持續接近地球當中,預計在美東時間週日中午 12 點 20 分(臺北時間12月12日凌晨12點20分)左右,以40,000 公里/小時的速度,衝入太平洋上空的地球大氣層,這是利用大氣層來減速的程序,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太空船表面會產生極高溫,隔熱罩必須承受2,800度的高溫,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的一半。

太空艙還會短暫地從高層大氣彈起,然後再回落,就像「打水漂」那樣,一塊石頭彈在池塘水面彈跳。大約經過1次彈跳後,太空船速度已經銳減,較爲容易的穿過持續濃厚的大氣層,張開降落傘完成最後一部分的減速,然後落入海里。美國海軍波特蘭號(LPD-27)登陸艦,等待於附近海域,派出快艇拖運進它巨大的登陸艙裡,然後拖到聖地亞哥的港口。

接下來, NASA 可以開始爲阿提米絲2號(Artemis 2)做準備,它將在 2024 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但只繞行而不着陸。接下來是阿提米絲3號(Artemis 3),這是真正的再次登月球,可能在2025或 2026 年在月球南極附近着陸,尋找建立長期研究基地的地點,因爲該地區被認爲富含水冰,是重要的資源。

如果在月球建立長期基地,並且利用水來合成火箭燃料的重要實驗獲得成功,NASA就能利用從這些探月工作中獲得的知識,擬定登陸火星的計劃,或許在2030 年代末或 2040 年代初登上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