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抓緊”阿里雲
阿里又不完全分拆阿里雲了。11月16日晚,阿里披露,鑑於多方面不確定性因素,不再推進雲智能集團(即"阿里雲")的完全分拆,將堅決加大對阿里雲的持續戰略投入。這距離"將繼續對阿里雲進行分拆"的表態纔剛剛過去兩個月。結合近期的蛛絲馬跡,這種變化並不意外。從戰略上看,接任阿里雲董事長兼CEO的阿里CEO吳泳銘不久前表示,阿里要成爲一家服務全社會AI創新的、開放的科技平臺企業,且頻繁提及智能化、AI、雲計算。從業務上看,"雙11"之後阿里系應用的集體宕機事件,似乎給阿里雲獨立畫上了問號。
反轉
"暫時應該會穩定了吧",9月阿里雲一把手交替時,一位阿里雲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感慨。兩個月過去,阿里雲的命運再生變。
11月16日,阿里宣佈不再推進阿里雲的完全分拆。理由是:"美國近期擴大對先進計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給雲智能集團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我們認爲,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可能無法按照原先的設想提升股東價值,因此決定不再推進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而是會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專注建立雲智能集團可持續增長的模型。"
阿里方面還表示,面向AI時代,阿里雲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長期主義的戰略投入。阿里將堅決加大對阿里雲的投入強度,讓阿里雲心無旁騖專注於"AI+雲計算"發展戰略,儘可能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對未來發展的不利影響。
阿里雲分拆計劃始於5月,當時,時任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雲智能董事長兼CEO的張勇放話,12個月內完成阿里雲分拆並獨立上市計劃,9月阿里雲高管調整時阿里集團明確將繼續執行上述計劃。
如今看來,當時補充的那句"該分拆計劃的完成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但不限於資產、負債和合同的成功重組、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市場條件和相關管轄區的監管審批"更像是預言。
"不獨立的好處更多,阿里集團內部的業務也是阿里雲很大的市場",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商業邏輯上講,不分拆肯定是好,公司還是應該優先從商業邏輯考慮問題,而不是管理"。
取捨
有關阿里雲的最新運營數據也在11月16日披露,根據阿里2023年三季度業績,阿里營收2247.9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阿里雲營收276.48億元,同比增長2%,經調整EBITA利潤14.09億元。
和淘天集團4%的增幅、菜鳥集團的25%、本地生活集團的16%、大文娛集團的11%相比,阿里雲的營收增幅在2023年三季度墊底。2023年一季度、二季度,阿里雲營收也表現平平,先是經歷了負增長,後實現同比增長4%。跳出2023年,阿里雲從2020年四季度起,營收增速就開始下滑。
從資歷到市場份額,阿里雲都是國內第一。不久前,阿里雲發佈一站式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平臺百鍊,推出大模型通義千問2.0版本,以及八種垂直行業的模型和使用案例。阿里CTO周靖人談及這次AI技術變革時說,雲廠商要既懂AI又懂雲計算,才能在這場競爭中取得戰略性的優勢。希望大家一定要給這個領域一些時間。
最新財報中,阿里雲表示:"我們通過減少利潤率較低的項目制合約類收入,以持續提升收入質量。與此同時,本季度公共雲產品及服務收入增長,帶動盈利能力的優化。"
財報電話會議上,吳泳銘也明確,將對阿里雲所有產品和業務模式作取捨, 減少項目制銷售訂單,加大公共雲核心產品投入。"堅持公共雲優先,能夠讓我們在未來收穫規模效應和技術紅利。"他還稱,阿里集團將在阿里雲的戰略方向上保持長期堅決投入,同時雲智能集團仍會繼續保持獨立公司運作,採取董事會授權的CEO負責制。
巧合
"阿里雲的變化是不是跟阿里系應用崩了有關",一位普通用戶發出疑問。11月12日晚間,"淘寶又崩了""閒魚崩了""阿里雲盤崩了""釘釘崩了"的話題登上熱搜。有報道稱,一個阿里雲客戶服務支持相關的釘釘官方羣裡,相關管理員發佈公告稱,2023年11月12日17:44起,阿里雲產品控制檯訪問及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調用出現使用異常,阿里雲工程師正在緊急介入排查。據阿里方面消息,經工程師緊急處理,阿里旗下淘寶、釘釘、阿里雲盤等App已全面恢復。
畢竟2022年時任阿里CEO的張勇宣佈接管阿里雲之前,阿里雲也經歷過一次事故,用戶因此猜測。對此,比達分析師李錦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兩者不一定有因果關係,但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阿里雲的業務能力"。
王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大的安全事件背後 都是管理出現了大問題,權責不清,問責不到位,領導權限不明確,公司股權歸屬不明白造成的,阿里雲全部獨立造成的公司權力真空,我認爲是造成重大事故的最重要原因。不過阿里並不是一個權屬不清的公司,阿里的基本架構都在,只是調整期間出現了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