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增香港爲“主要上市地”意味着什麼

8月23日早間,阿里巴巴集團發佈公告,宣佈新增香港爲主要上市地,將於8月28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主要上市,成爲在港交所、紐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公告還顯示,阿里在香港雙重主要上市不涉及新股發行和融資。

8月15日,在阿里業績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就曾表示,阿里正在尋求香港主要上市轉換,公司將於8月22日召開股東大會,股東大會裡有這樣的提案,如果股東大會能批准,預計於2024年8月底可以完成香港主要上市轉換。

阿里新增香港爲主要上市地,到底意味着什麼?

首先,這一舉措標誌着阿里巴巴在資本市場上的又一重要佈局。通過在香港和紐約雙重主要上市,阿里將進一步擴大其投資者基礎,特別是來自中國內地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增強其在國際資本市場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另一個明確的信號在於,萬億體量的阿里巴巴或將於9月初實現入通。根據機構研報,市場廣泛期待阿里在完成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後,將符合納入港股通條件,最快有望於9月納入港股通。

阿里與香港的緣分 從“二次上市”到“雙重主要上市”

可以說,阿里與香港的緣分頗深。

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就曾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4年,阿里巴巴籌劃整體上市時,首先考慮的目的地也是香港聯交所,並開展了相關路演。但由於當時相關規定限制,阿里巴巴最終赴紐交所上市。

2018年,香港聯交所啓動上市制度改革,爲內地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創造了更有利條件。2019年11月26日,時隔七年之後,阿里終於再次在港交所成功敲鐘,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紐約依然作爲阿里的主要上市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阿里巴巴在香港第二次上市以來,大部分公衆流通股已轉倉到香港,在市值和交易量方面,阿里巴巴一直位列港股前三名。

2022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宣佈,其董事會已授權集團管理層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提交申請,擬將香港新增爲主要上市地。這一決策意味着阿里巴巴集團計劃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及紐約證券交易所兩地實現雙重主要上市。

此後,直到2024年5月14日,阿里巴巴在2024財年業績報告中才再度提起:“我們一直在爲香港主要上市做準備,目前預計於2024年8月底完成轉化。”

阿里已經完成“二次上市”,爲何還要追求“雙重主要上市”?

這是因爲二者有着本質的區別。

“二次上市”及其代碼後的“S”標誌着股票已在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通過國際託管行和證券經紀商,實現股份跨市場流通,不需要滿足港交所的上市標準,也無法進入“港股通”。

而“雙重主要上市”是指,兩個資本市場均爲主要上市地,公司需要滿足兩個上市地的監管要求,包括信息披露、財務報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規定。並且,在雙重主要上市中,公司在每個交易所的股票是獨立上市的,不會因在一個交易所的退市而影響另一個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在地緣政治風險客觀存在的今天,這算是增加了一些安全邊際。

一般來說,雙重主要上市爲公司提供了更廣闊的投資者基礎和更高的市場認可度,同時也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更好的保護。

“雙重主要上市”對阿里來說意味着什麼

阿里尋求香港主要上市轉換,最大的區別在於,雙重主要上市將讓阿里有資格被納入到港股通,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更多元的渠道投資阿里。

這背後是巨大的資金量。

但阿里已經明確表示,在香港的雙重主要上市並不涉及新股發行和融資,這表明其此次上市更多是爲了優化資本結構和提升市場地位,而非單純的資金籌集。該策略既保護了現有股東利益,也增加了投資者交易阿里股票的靈活性。

市場廣泛期待阿里在完成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後,將符合納入港股通條件。這一預期不僅有望爲阿里帶來更多的南向資金流入,還可能使南向資金持股佔比長期穩定在較高水平。

這種穩定的資金流入不僅能夠爲公司提供更加堅實的財務支持,還能夠增強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場估值和投資吸引力。長期來看,將有助於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保持活躍度,增強其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爲公司的長期增長和價值創造提供堅實的基礎。

除了阿里之外,市面上存在着不少已完成“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例如,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貝殼找房、名創優品、塗鴉智能等都通過“雙重主要上市”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這些公司選擇雙重主要上市,主要是爲了擴大投資者基礎,提高股票流動性,同時也爲公司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風險分散的機會,保障公司在美股市場的動盪中不再受到單一市場的約束,減少以往由於美股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

隨着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選擇在香港雙重主要上市,這已經成爲中概股迴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並不意味着港股會成爲中概股的“避風港”。雙重主要上市除非發行人獲得聯交所特別豁免或修改,否則須完全遵守香港《上市規則》,這也意味着其監管更爲嚴格、流程更復雜、時間成本更高。

但市場對阿里顯然是信心滿滿。

摩根大通研報提到,在納入港股通後的前六個月,南向的增量流入可能高達120億美元,約佔阿里巴巴總流通股的7%。從長遠來看,該比例可能會穩定在10%以上。

按照大摩測算,包括騰訊、美團、小米、快手等在內,南向資金持股平均佔這些公司總股本的11%。按照阿里巴巴當前1.5萬億港幣的市值計算,增量資金規模約在1650億左右。

阿里爲何在此時推進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工作

過去一年,是阿里大象轉身的一年,也是快速調整變陣的一年。

去年6月,阿里宣佈張勇於9月卸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職務,原職位分別交由蔡崇信和吳泳銘接任,9月新老領導班子完成交接。

此後數月,在吳泳銘帶領下,80後少壯派走上重要管理崗,阿里各業務也進入新的運行軌道,重新繪製發展藍圖:電商和雲以投入換增長,成爲集團最核心的兩大增長引擎;阿里雲不再推進完全分拆;盒馬暫停IPO計劃;菜鳥也撤回上市申請。

經過一年時間的調整,目前阿里的各大業務板塊正快速邁向減虧甚至盈利的道路。

8月15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佈2025財年第一季度業績。該季度,阿里實現營收2432.36億元,同比增長4%;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同比下降9%至406.91億元。

具體業務方面:本季度,淘天營收1133.73億元,同比下降1%;雲智能營收265.49億元,同比增長6%;國際數字商業營收292.93億元,同比增長32%;菜鳥集團營收268.11億元,同比增長16%;本地生活營收162.29億元,同比增長12%;大文娛營收55.81億元,同比增長4%。

財報提到,該季度淘天集團實現了購買人數、購買頻次雙增長,訂單量取得同比兩位數增長。88VIP會員人數持續同比雙位數增長,超過4200萬。

易觀分析指出,今年618全週期,淘寶天貓的成交額同比增長12.0%,超過綜合電商平臺平均增幅;市場份額佔主要電商平臺成交額的49.5%,電商龍頭地位優勢擴大。

目前阿里電商市場份額穩定,小摩在季後點評中也表示“阿里在資本市場的敘事已從國內電商市場份額下滑,轉變爲中國最大的消費類股票。”

在業務穩健的基礎上,阿里巴巴正持續加速回購。

財報顯示,2025財年第一季度已投入58億美元回購6.13億股普通股,力度超過去數季。截至6月30日的一季度,阿里巴巴流通的普通股爲190.24億股,季度淨減少4.45億股普通股,淨減少比例爲2.3%。

據統計,過去的2024財年,阿里巴巴累計投入125億美元用於回購,回購規模穩居中概股第一。截至2024年6月30日,阿里巴巴股份回購計劃下仍餘261億美元回購額度,有效期至2027年3月。

在財報電話會上,吳泳銘稱,“今天的阿里面對的是快速發展的新技術和市場的新變化、新期待。無論過去有多成功,都必須翻篇歸零,喚醒重新創業的心態。

8月15日,據美國證監會披露,隨着邁克爾·伯瑞(Michael Burry)旗下對衝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二季度的大幅增持,阿里巴巴成爲該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相應市值達到1116萬美元,佔其持股組合的21.26%。

此外,高瓴旗下基金管理平臺HHLR Advisors公佈的截至今年二季度的美股持倉數據也顯示,阿里巴巴躋身其第三大重倉標的,佔總持倉比例的9.55%,而在此前一季度,其持股阿里巴巴比例僅爲0.23%。

隨着回購加碼及有望納入港股通,以及各大業務趨於穩定等多重利好,阿里巴巴被衆多中外資機構加倉。

可以說,阿里通過在香港和紐約進行雙重主要上市,可以分散單一市場上市帶來的風險,爲公司的長期平穩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特別是在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引發的退市風險增加的背景下,雙重主要上市成爲了一種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一切已經塵埃落定,阿里仍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警惕,持續創新,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