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轉 翻轉底層希望

臺灣人力飛行劇團與香港一舖清唱合作作品《阿飛正轉》,劇中以高矮不一的梯子,比喻不同的社會階級。(人力飛行劇團提供)

近期王家衛電影《阿飛正傳》,再度於大銀幕播映,引發討論。香港編舞家伍宇烈也以這部電影爲靈感,和香港一舖清唱、臺灣人力飛行劇團合作,擔任全新作品《阿飛正轉》導演,翻轉原有的愛情故事,從歌、舞、戲反映現下社會,青年苦勞低薪卻仍力爭上游、對未來懷有希望的狀態。

伍宇烈表示,電影版本的《阿飛正傳》,其中最知名的隱喻就是「沒有腳的鳥」,「這隻鳥因爲沒有腳,所以只能在空中一直往前飛,落地時就是死亡的那一刻,這個隱喻,說出了每個世代青年的心情,那是一種對未來的茫然。」

舞臺劇版的《阿飛正轉》,由香港作詞人岑偉宗擔任編劇,故事描述喜鵲族羣,歷代來皆以能在七夕牛郎織女鵲橋佔有一席之地爲榮,每隻喜鵲,畢生做了各種努力,都是希望能雀屏中選,甚至還有烏鴉冒充喜鵲,想要出人頭地。劇名從「傳」變成了「轉」,伍宇烈表示,「這個『轉』字,意義很積極,有翻轉命運、命運轉運站的意思。」

伍宇烈曾以代表作《男生》轟動香港,也曾是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舞者,1993年返回香港專注編舞,跨足編導領域。伍宇烈表示,舞臺上共會使用22把高矮不一的梯子,「這些梯子象徵着社會階級,演員在演出爬上爬下,最後停在不同的位置,代表勞動者在不同的崗位上奮鬥,並想要往上爬、翻轉人生的心願。」

伍宇烈說,編劇的巧思,讓劇中有許多有趣又直白的社會隱喻,「像是飛得再高的鳥,有一天也會落地,整個喜鵲海選大會,其實都有內定,也揭露過往原本由烏鴉擔任搭橋工作,後來卻被喜鵲壟斷市場的事實,這些都是社會現象的妙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