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童少1顆門牙自卑拒學 醫師揪原因找回自信笑容

9歲童少1顆門牙自卑拒學,醫師揪原因找回自信笑容。(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亞大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楊晉瑜2日指出,門牙阻生除影響美觀,還可能導致牙齒中線偏移、牙根彎曲,甚至影響同側側門牙及犬齒萌發,應及早治療。(亞大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9歲張姓男童個性活潑、開朗,卻因少了1顆上門牙不敢開懷大笑,講話「漏風」也讓他和家人困擾不已。近日張童出現抗學情緒,赴亞大醫院就醫發現,是藏在牙齦內的阻生齒作祟,經開窗手術及矯正器牽引,總算讓隱藏的門牙「出來見人」,張童也找回自信,講話也不再口齒不清。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楊晉瑜2日指出,正門牙恆齒的出牙時間約介於6至8歲,張童的家人誤以爲缺牙只是「長得比較慢」忽視問題,直到發現張童因缺牙沒有自信且抗拒上學,才意識到問題嚴重,就醫檢查發現是阻生齒惹的禍。

楊晉瑜表示,上齶正中門牙阻生的發生率僅僅約1/500,其中單側發生率也遠遠大於雙側。門牙阻生常見原因爲多生牙阻礙或牙胚異位,若幼年時曾有撞傷門牙病史,也可能會增加阻生風險,另部分罕見疾病如鎖骨顱骨發育不全,往往也會伴隨着阻生門牙。

他強調,門牙阻生除影響美觀,還可能導致牙齒中線偏移、牙根彎曲,甚至影響同側側門牙及犬齒萌發,若延誤處理,除了增加治療的時間及難度外,更嚴重者可能需要將門牙拔除,後續只能製作假牙牙橋或是植牙復型。

楊晉瑜以開窗手術合併搭配局部矯正治療,首先將阻生上齶正中門牙以開窗手術方式露出,後續在上齶局部牙齒黏上矯正器,以矯正線牽引阻生牙,每3周至1個月回診調整,待將阻生門牙拉至正確位置再進行第2階段重複微調,達到回覆發音及咬合功能正常、外表美觀等效果,整體治療約需持續1年。另,矯結束後仍需在牙齒內側黏一小段固定式維持器,避免牙齒移位,但外觀上無影響。

楊晉瑜提醒家長,若發現家中孩童已開始就讀國小三年級,甚至連兩側的側門牙恆牙都已經萌發,但正中門牙仍未萌發,就需要儘早就醫,及早發現並妥善治療多會有良好的預後,成年後也看不出阻生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