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戶市管+3戶市直,煙臺市國有企業優化調整結構佈局

膠東在線4月30日訊(記者 王向榮)4月30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煙臺市國資國企2024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暨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3-2025年)進展情況通報新聞發佈會,市委常委、副市長於勝濤介紹了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總體進展情況。

煙臺市委、市政府制定實施《煙臺市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明確了34項改革任務,細化了97項具體措施,着力推動改革走深走實,促進國資國企持續健康發展。

優化調整結構佈局,不斷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

按照“戰略明確、板塊清晰、專業突出”的思路,實施市管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根據功能板塊定位,將19戶市管企業壓縮爲“9戶市管+3戶市直”,“管資本”模式進一步強化。本着“精簡高效”原則,將4戶投資運營公司總部部室壓減至10個以內;二級子企業從60戶壓減至29戶,突出“一企一業,一業一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主責主業清晰、專業能力突出、治理結構優良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產業集團”。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管(市直)企業深度融入全市16條重點產業鏈,帶動全市“9+N”製造業集羣建強成勢,萬華煙臺蓬萊雙園區、泰和新材料產業園、東方航天港、藍色藥谷等一批重點項目加速成型。引導市管(市直)企業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累計建成29個國家級和42個省級創新平臺,有力促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不斷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佔比,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澎湃新動能。2023年,市管(市直)企業研發投入達到51.6億元、位列全省第一,同比增長18.2%。

發揮支撐保障作用,體現國企引領擔當

推動市管(市直)企業主動參與城市更新、海綿城市、新城建“三城聯創”,朝陽所城、崆峒勝境、海上世界、老嵐水庫、山海步道等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0多億元。今年又啓動實施了龍煙鐵路市域化改造、煙臺南站改擴建、濱海一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助力中心城區能級提升。聚焦鄉村振興、公共交通、供水、供氣、鹽糧供應等民生領域,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切實將國有企業的社會擔當、家國情懷轉化爲港城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健全完善治理體系,激發國企發展動力活力

始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市管(市直)企業及各級權屬企業全部完成“黨建入章”,董事會應建盡建、配齊建強。深化外部董事制度改革,國有獨資公司全部實現外部董事佔多數,配套制定履職評價及薪酬管理等制度。健全完善規範高效的收入分配機制,通過項目跟投、超額利潤分享等中長期激勵措施,充分調動企業員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去年,市管(市直)企業全年人均創造利潤達40.47萬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9倍;全員勞動生產率達83.33萬元/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

下步,我市將繼續抓牢抓實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突出戰略引領,科學統籌推進,不斷鞏固和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在煙臺奮進萬億新徵程中體現國企擔當、作出國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