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巴菲特自曝後事安排:捐贈股份,個人財富只留0.5%給三個孩子
文 | 編輯 比克熊
“股神”到底不是真的神,在時間面前誰都是渺小的螞蟻!
縱橫華爾街大半個世紀的“股神”巴菲特到了94歲也終於“認命”了,11月25日,他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們親筆寫下了一封信,或者說,一封遺書。
上面的內容事無鉅細,巴菲特主職“股神”的同時將繼續兼職“慈善之神”的工作,把自己的個人財富全部捐給慈善基金,只留0.5%給自己幾個“年老”的孩子安享晚年。
可細心的網友卻從中發現了兩個耐人尋味的亮點。
巴菲特現在的身價高達1500億美元,哪怕是0.5%,也足有75億美元,巴菲特敲黑板重點強調:“父母需要給孩子一筆合適的錢,但又不能太多,怕他們坐吃山空。”
倘若他的三個孩子從元朝末年朱元璋在街上要飯開始每天花一萬美金,也就是7萬多人民幣,花到現在就可以剛好用完,這還當真是“不能給太多”。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美國,捐款是不用交遺產稅的。
捐款,富人的避稅小妙招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遺囑實在很詳盡,多達三頁紙,甚至寫清楚了操作的細節。
譬如他一手創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公司了不得,別的公司股價按幾塊幾塊的來算,這公司一股就高達70多萬美元,他將手中的1600股捐了個乾淨——雖然仍持有206363股。
無獨有偶,他那位先行一步去見上帝的妻子蘇珊,在2004年逝世時,也將身上的30億美元盡數捐給了巴菲特家族的慈善基金會,只給幾個孩子留下了可憐的1000萬美元當作零花錢。
讓人感動得涕泗橫流,足可稱這一家人爲“美國模範家庭”了。
有意思的是,美國的富豪似乎都熱衷於將錢都捐了,而且是捐給自己或家族成立的基金會,“慈善基金會”,以此展示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此前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以及“臉書”的創始人扎克伯格,這些富豪多多少少都宣佈過要將自己的錢全部捐給自己成立的基金會,“讓世界更美好”。
可是,世界似乎並沒有更美好。
畢竟他們爲啥不把錢直接捐給國際慈善機構或者政府,公立公益組織幾十年的運營經驗會不如你自己成立不久的基金會?
這問題不難回答,因爲捐給公立組織,這錢就真不是他們的了!
按老美的規矩來說,什麼事都要收點稅,兒子繼承老子的遺產更要收遺產稅,然而他也還是講道理,什麼都要收稅,除了做好事,於是當老子將遺產捐給慈善機構,就不要收稅了。
這自然讓富豪們樂開了花,“我就喜歡做好事”。
於是紛紛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會,將天文數字一般的財產盡數轉入其中,自己死後由後人和專業人士管理,不但不用交高昂的遺產稅,還能讓後人繼續“坐吃山空”,這一招不可謂不高。
比爾·蓋茨
巴菲特一想到這,就忍不住沾沾自喜,在遺囑上便不小心“說漏了嘴”:
“我的三個孩子是基金會的話事人,任何資金的變動都要三個孩子一起簽字纔可以使用。”
也就是說如果不經過他的三個孩子一致同意,天王老子來了也動不了這筆“造福人類”的慈善基金。
這很善,大善。
其實也怪不得巴菲特如此“斤斤計較”自己的萬貫家財,畢竟他自己這一路走過來,着實是險象環生。
人們瘋狂我恐懼,人們恐懼我瘋狂
巴菲特1930年出生於奧馬哈市,剛出生他就遇到了美國乃至世界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經濟大蕭條。
可是經濟蕭條了,這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口袋反而充裕了起來。
小巴菲特趁着經濟混亂的局面,帶着夥伴到處兜售小物件和小零食,隨後“業務”拓展到賣報紙、倒賣報廢的高爾夫球,年僅13歲月收入就超過了標準上班族的水平。
巴菲特的腦子越來越靈泛,對錢的獲取也越來越不滿足,商學院的學習讓他擁有了豐富的投資知識,也讓他發現了一個來錢最快人性最詭譎比賭場更刺激的地方——股市。
股市彷彿就是爲他而成立的戰場,巴菲特一入市便如魚得水,幾千塊的籌碼被他玩到了幾百萬。
某位投資家曾說過一句名言:人們瘋狂我恐懼,人們恐懼我瘋狂。
巴菲特顯然深諳此道,60年代時他嗅到了股市的那股瘋狂之意,毫不猶豫地拋售了手上的股票,於是躲過了美國“大危機”後最嚴重的股災。
華爾街曾經流行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講一個富豪走在華爾街上,卻看到一個連股票能不能吃都無法回答的小屁孩在買股票,便立馬拋售股票提前出局,於是跟“黑色星期四”擦肩而過。
可大家卻說,巴菲特不是那個富豪,早在富豪察覺經濟危機前,華爾街就找不到巴菲特人影了。
誠然,這麼多年的投資,巴菲特幾乎從未虧過,無論是《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還是伯克希爾哈撒韋,所獲利潤基本是道瓊斯平均指數的好幾倍,自此“股神”之名不脛而走。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根撬棍,我能翹起地球。”巴菲特笑了笑,從口袋掏出一張鈔票道:“給我一百美元,我能引發全球金融海嘯。”
阿基米德在吹牛,巴菲特卻不是在開玩笑。
如今94歲的巴菲特也終於快走到人生的盡頭,遺產的安排依然如多年縱橫股市那般,一毛錢都虧不了,不過若說他真的“一毛不拔”,還是有點尬黑的。
四年蟬聯“美國最慷慨”富豪
其實,將遺產捐給自己的基金會就不用交遺產稅,這一規定看似簡單,實則還是有不少“提防”在裡面的。
譬如老美就在上面加了一條,遺產稅雖然不用交了,但還是強制要求其捐5%的淨資產給真正的公益組織或慈善部門。
只是比起遺產稅,5%的淨資產連根毛都不是,況且自己的基金會還會有專業人士進行投資管理,“錢生錢”,資產只會越來越多。
可老巴到底不是那種死守着錢箱子的富豪,細數他這些年落在實地的捐贈和慈善,還是有不少的。
譬如自己家族手中的四家慈善機構,各司其職,在不同公益領域都有不小的建樹。
根據11月27日光明網的報道,巴菲特延續自己感恩節捐款的傳統,將伯克希爾哈撒韋1600股都捐給了四個慈善基金會。
按基金會以往的尿性,儘管他們不會真的將管理的錢全部丟給社會慈善事業,可到底會做些實事。
截至2024年,“股神”已經累計捐款了500多億美元,在所有美國富豪中獨樹一幟,可謂“遙遙領先”,因此連續四年被評爲“美國最慷慨”富豪,巴菲特倒也擔得起這一榮譽。
或許是“人之將死,其行也善”,哪怕是有避稅的嫌疑,好歹也算捐了款,而且不少錢也落在了實處,面對巴菲特,評價一句“善良的富豪”不足爲過。
結尾
很難想象縱橫世界股市多年依然無敵的巴菲特也終有一天會倒下,而與他同樣90多歲高齡奮戰在資本市場第一線的還有李嘉誠等人。
這些人代表了這個世界上最頂尖的那批商人,他們見證,抑或者說開啓了一個大投資的時代,當舊時代的巨頭紛紛日落西山,下一個崛起的“屠龍者”,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