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烏魯木齊經開區美食老店,最久開了30年

去年,我們盤點、品嚐了沙區、水區、米東區的老味道,訝異於在城市更新之中,竟然有不少小店悄悄生長,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烏魯木齊人。

這次,我們打算找找“新區”裡的老味道,出發~經開區。

在我的印象裡,經開區新且大,作爲新興科技產業聚集地的它好像和老店的氣質不太搭,可在親自走了一趟後,我慢慢發現了這個“新區”裡的舊時記憶。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烏魯木齊西北部,西接昌吉州,東連新市區。1994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全疆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

2011年1月,經開區與市轄行政區頭屯河區合併,實行“區政合一”。

地圖上,廬山街、黃山街、嵩山街三條街橫貫經開區;

街道上,公交經過火車軌道,彼此和諧;

賣羊肉的大叔在高樓大廈下吆喝叫賣,一邊是摩登,一邊是生活;

耳邊聽到的,是不時出現的各地口音。

經開區敞開懷抱迎接所有的變化,也包容着堅守的老店們。

今天先一起嚐嚐這 8 家。

30 年

老霍家肉夾饃

經開區站前街 414 號

自 1994 年開店至今,老霍家的店搬遷了 4 次。

平時由老霍的愛人多阿姨與女兒娜娜操持,一人揉麪烙餅、一人磨豆漿、熬糊糊,每天早上 7 點左右,第一鍋饃饃就能出鍋了。

1983 年,河北人老霍憑着做玻璃容器的手藝被聘請到新疆玻璃製品廠。一年後,老霍的愛人多阿姨帶着女兒從河北來到新疆,幫老霍在玻璃製品廠打打下手,但時代變遷,1992 年老霍下崗,一家人沒了工作。

乾點兒什麼謀生?1994 年,老霍一家開了這家肉夾饃店。多阿姨一邊揉麪一邊耐心說與我聽,“來店裡的大多是老顧客,最常見的點單是一個對半,一碗糊糊。”

多阿姨和女兒娜娜

孜然牛肉和紅燒豬肉肉夾饃是店裡的一大特色,三十年沒漲過價、一塊錢一碗的豆漿和糊糊也爲顧客良好的用餐體驗加成不少。

炒制的孜然牛肉風味突出,牛肉本身自帶的肉筋讓口感更豐富,越嚼越香。發麪餅鬆軟有嚼勁,配合着純肉餡,口口都滿足。

問起娜娜對未來的打算,她看了看母親笑着說道:“穩定就好,我們一定守住這個店。”

15 年

王福煲仔

經開區中亞北路 66 號

小王和小胡的家在四川,爲了謀求更好的生活,小王到了新疆、小胡去了福建,但分居的婚姻生活不是長久之計。

2000 年,小王和小胡決定在新疆生活,兩人在飯店邊打工、邊學習,夢想着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9 年後的 2009 年,“王福煲仔”落地經開區。

“這是我倆的名字組合,‘福’其實就是‘胡’。”

店面不算大,但乾淨整潔。我到店時已經不是飯點,但 10 張桌子仍滿滿當當,食客們有安靜拼桌的,也有熱熱鬧鬧與朋友同事一起吃的。

肥腸煲仔、茶樹菇排骨煲是店裡的特色,多款肉煲都可替換配菜。

茶樹菇排骨煲色澤濃郁,吃起來略帶一絲辣味。排骨軟爛入味、一抿脫骨,被湯汁浸泡過的茶樹菇香而有嚼勁,非常下飯。

吃完煲仔,回味良久。關於這家店,我最想用“家常”二字來形容,口味家常、用料家常,看似平淡的味道卻能給人熟悉的感覺。

“現在來店用餐的也大多是老顧客帶新顧客,我想安安靜靜做好自己的店,堅持這一口家常味就好。”小胡笑着說。

11 年

東北醬骨

經開區迎賓路 174 號

剛一進店,耳邊能聽到的都是東北口音,我心想:來對了。東北人愛吃的東北菜,肯定地道。

這家店開了 11 年,老闆是黑龍江人。

店裡環境簡單,採用傳統點菜方式,父親在前廳記單子、傳後堂,兒子負責後廚,二人配合默契。

見我糾結不知選啥時,老闆操着一口地道的東北口音,略帶自豪地說:“我們家鍋包肉可出名了!”

確實,環顧一週,幾乎每桌都有鍋包肉。等待間隙與顧客閒聊得知,常有東北老鄉來店裡吃菜,更有顧客在店裡從小吃到大,家庭聚餐時、出差路過時都會專程來吃。

鍋包肉現做現炸,少說得等十幾分鍾。但當鍋包肉上桌那一刻,聞到的香甜氣味,還有隱約的滋啦滋啦聲,讓人覺得值得等待。

外皮酥脆,內裡軟和有嚼勁,裡脊肉不肥不膩,酸甜搭配得當,配米飯吃也很不錯。

7 年

馬記師傅椒麻雞

經開區萬壽山街盛達廣場

剛進店裡,一張內容爲推車售賣椒麻雞的剪影宣傳畫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好奇問老闆馬叔:“這是您以前的樣子嗎?”

話音剛落,好像打開了馬叔的話匣子。“九幾年那陣兒,我們老家(寧夏)那邊有很多人來新疆學手藝、開店,都發了財,所以我也想來試試。”剛到新疆,馬叔從學做牛肉麪開始,後來發現做椒麻雞是個好機會。

1999 年,馬叔在當時的醬園夜市推車售賣椒麻雞,從最初的一天賣半隻到後來的一天四百隻,每日現煮現拌,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後來,推車升級成了沙區的一家小門店,經過更迭發展,馬叔選擇了這家更大的店面,在 2017 年開了椒麻雞與新疆菜結合的店。

“農家土雞和天然調料的搭配是我們店裡最大的特色,這段時間我們在伊犁、瑪納斯、博樂收購農家土雞。”馬叔一邊配菜一邊說。

拌好的椒麻雞入口有股滷香味,雞肉不柴不腥,麻而不木。入口辣味較淡,幾口下肚,辣味逐漸顯現。被湯汁浸泡過的皮帶面,麻辣味道更濃,愛吃麪的朋友可以多來幾份。

馬叔正在準備椒麻雞

和馬叔聊到關於未來的打算時,馬叔說:“我還沒打算開分店,倒是想把這家店裝修裝修,做好我擅長的椒麻雞。”

8 年

和闐玫瑰抓飯(總店)

經開區泰山街 8 號

四川漢族小夥兒與新疆維吾爾族姑娘的愛情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一家好吃的抓飯店,或許是其中一個答案。

“和闐玫瑰”,和闐取自新疆和田地區古稱,也是老闆娘阿依努爾的家鄉,玫瑰則是老闆東子對愛人的情感表達。

這家店於 2016 年開業,小店開始初期,東子做抓飯,阿依努爾收銀,以夫妻店起家。後來抓飯越來越受歡迎,從烏魯木齊開至全疆,2023 年,和闐玫瑰抓飯走出新疆,落地杭州。

老闆東子

身爲“抓飯控”的東子,每到一地都會先品嚐當地抓飯。

吃得多了,東子取長補短,決定以小鍋抓飯爲主、口味更清淡,鍋底滲油也會更少。

抓飯上一整塊羊排,羊肉鮮嫩軟糯、不腥不羶。長粒大米混合着黃蘿蔔與胡蘿蔔,清澈油亮、嚼起勁道,還能吃到整顆的孜然粒,爲抓飯本身增添香氣。

未來,東子想讓和闐玫瑰抓飯走到更遠的地方,讓食客們在提起抓飯時,就知道和闐玫瑰品牌。

10 年

景華拌麪

經開區泰山街 280 號

10 年前,從炊事班退伍的老兵謝永濤離家打拼,到了烏魯木齊他發現:選用純羊肉的拌麪館子不多。而在他和愛人雷學陽的家鄉呼圖壁縣,老一輩人都愛吃羊肉炒菜拌麪。

於是,夫妻二人萌生了開羊肉拌麪館的想法,店名“景華”一詞也正是源於呼圖壁縣過去的舊稱“景化”。

不大的店裡裝修陳設簡單,菜單與店裡風格一樣簡單,僅有三個羊肉炒菜拌麪。

謝永濤和雷學陽

“最開始的時候店裡只有羊肉小白菜和羊肉滾辣皮子兩種菜,2018 年,由於顧客強烈要求,我們添加了第三個菜——過油肉。”老闆謝永濤說。

爲了保留羊肉拌麪最原始的香味,店裡堅持少油少調料的口味風格,炒菜只放鹽和花椒。除此之外,店裡每日現剝 4-5 公斤蒜,搗泥潑油,免費供應。

羊肉小白菜味道整體偏清淡,小白菜鮮嫩脆爽。羊肉被高溫油炒鎖住水分,表面微黃,炒得幹香,嚼起有淡淡的花椒味。拉麪粗細勻稱,口感筋道,配上店裡的油潑蒜,別有一番風味。

“把拌麪做好做精、堅持味道,經營好這家小店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謝永濤說。

7 年

鑫盛華丸子湯

經開區青島路 108 號

2004 年,第一家鑫盛華丸子湯開業,從一家 60 平方米的街邊小店,到今天一共在烏魯木齊開了 4 家分店。

2017 年,經開區店開業並作爲烏魯木齊市所有鑫盛華丸子湯店的原材料加工配送中心。

我去的時候不是飯點,店裡人並不多,能聽到吸溜粉條的聲音,還有顧客專程來店裡買新鮮的牧場牛肉。

在新疆,各類大小丸子湯店隨處可見,一家丸子湯店如何做出特色且二十年屹立不倒?那要在湯底和丸子上下功夫。

每天下午從南山牧場現殺採購牛肉,牛腿和腱子肉用來切片搭配出菜,剔出的小塊肉用來每天現炸丸子,剩餘的大棒骨則用來熬製丸子湯所用的高湯底,物盡其用,顧客吃到的每一口也都是當天的新鮮味。

等待片刻,一碗以手工牛肉丸和油塔子爲特色,輔以牛肉片、粉塊、焉耆線椒、河南紅薯粉等配料的丸子湯就上桌了。紅綠相間、色澤誘人。

經過創新的玉米南瓜面油塔子,嚼起來更香甜,小菜則用了新疆人比較熟悉的鹹韭菜,能很好地給丸子湯增香解膩。

11 年

勤和居

經開區深圳街 11 號

說起勤和居的由來,自然離不開長福宮。經開區勤和居的店長告訴我,勤和居品牌由長福宮的初創團隊建立,從平價川湘菜的定位着手,區別於以高端宴請爲主的長福宮。

2003 年,勤和居的第一家門店在江蘇東路開業,到現在,烏魯木齊共有 5 家分店。

這家勤和居 2013 年開業,店裡裝修陳設精緻,散臺包廂都有,包廂隱秘,散臺別緻。

還不到飯點,便已有顧客陸續前來點餐、訂桌。店裡點菜節奏快,上菜也快。

勤和四寶是店裡較爲老牌的一道菜,由陝西肉夾饃改良而來,以發麪小餅搭配四道小菜的形式組成。

大頭菜製成的鹹菜、蔥炒雞蛋、雪蓮辣椒絲和辣滷肉,四道小菜看似家常但味道着實不賴,不夾饃空口吃也不會過鹹,每個小菜風味均不同。

發麪小餅用菜籽油煎過,外層稍脆,有菜籽油的清香味,夾上“四寶”,鮮辣爽口,飯量小的人一個就頂飽。

在與老店主理人的對話中,我好像與他們一同經歷了過去。聽他們述說因愛打拼的歲月、一次次嘗試誕生的新品和數十年只做好一道菜的堅守。

而那些“下崗、無法營業、縮減人員”的艱苦日子,他們只用隻言片語帶過。

萬物發展變遷從不停歇,有的店選擇向下紮根、堅守好一家店;有的店想要向上生長,讓好味道走得更遠。

或許,老店如老友,需要一點運氣才能遇見,也更需要時間彼此陪伴。

作者:趙蕾

圖片: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