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院士辭職,曾領導研製龍芯CPU
1月25日,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科曙光)發佈關於董事長辭任的公告稱,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董事會於2025年1月23日收到董事長李國傑的書面辭任報告。因個人年齡原因,李國傑決定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等一切職務。
公告稱,李國傑是公司創始人,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一職。李國傑作爲我國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和公司的領航人,以獨到的視角爲公司制定長期發展戰略,推動公司不斷在高端計算等領域實現突破,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帶領公司成爲我國信息產業核心企業,爲公司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科曙光表示,李國傑的辭任不會導致公司董事會成員低於法定最低人數,不會影響公司董事會正常運作。根據《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李國傑的辭任自辭任報告送達董事會之日起生效。公司將按照法定程序,儘快完成補選公司董事和選舉新任董事長、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的工作。
中科院網站介紹,李國傑,1943年5月生,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工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學位。1987年回國工作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1989年被聘爲研究員。1990年被聘爲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95年任曙光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99年12月至2011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李國傑主要從事計算機體系結構、並行算法、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等方面的研究。
李國傑長期從事國家863計劃高技術研究,現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他曾主持研製成功曙光1號並行計算機、曙光1000大規模並行機和曙光2000/曙光3000超級服務器,領導研製成功曙光4000超級服務器、曙光5000A高效能計算機,其中,曙光1號獲1994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和199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曙光1000獲得1996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和199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曙光2000和曙光3000分別獲得2001年和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還領導計算所研製成功龍芯高性能通用CPU。
中科曙光公司官網介紹,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爲我國核心信息基礎設施領軍企業,爲中國及全球用戶提供創新、高效、可靠上市的IT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公司於2014年在上交所。經歷20餘年發展,中科曙光在高端計算、存儲、安全、數據中心等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澱和領先的市場份額,並充分發揮高端計算優勢,佈局智能計算、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研發,打造計算產業生態,爲科研探索創新、行業信息化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可信的支撐。
2016年,中科曙光推出首款AI服務器。2018年,該系列產品官宣升級,可實現更多種類、更強適應性的AI服務器變化,被業內譽爲國產AI服務器中的“變形金剛”。
2019年6月21日,美國商務部將中科曙光及其3家子公司天津海光、成都海光集成電路、成都海光微電子技術,還有無錫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列入“實體清單”。
2019年至2023年,中科曙光的營收規模持續上漲,2020年後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與此同時,中科曙光歸母淨利潤從2021年40.78%的高位增幅下探,2023年增速爲18.89%。
2024年4月19日,中科曙光曾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李國傑於2024年4月19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因其涉嫌短線交易中科曙光股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決定對其立案。公告稱,本次事項系對李國傑個人的調查,不會對公司董事會運作及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李國傑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工作。
2024年前三季度,中科曙光業績增速僅實現個位數增長,其中,營業收入80.41億元,同比增長3.65%;歸母淨利潤爲7.7億元,同比增長2.57%。其中,第三季度中科曙光實現營業收入23.29億元,同比減少1.19%;歸母淨利潤2.06億元,同比微增0.41%。
中科曙光相關負責人在當年的三季度業績會上表示:“公司自2019年被列入‘實體清單’後,持續加強自主創新,同時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目前,公司緊密關注可能影響產業鏈的相關外部信息,如海外加緊對我國科技產業的制裁,公司會積極應對,努力降低可能對公司及行業帶來的潛在影響。”
本文源自:觀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