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過去,紅軍長征時踏過的那片“吃人”草原,如今還危險嗎?

長征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在這段兩萬五千裡的征程中,命懸一線的紅軍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最終保留住了革命的火種,爲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贏得了希望,但雪山、冰川、草原、沼澤......這些讀起來平淡無奇的字眼,當年卻意味着一段悲壯的行軍,而這其中,最讓革命先輩們感到痛苦的,便是無垠的草地,在先輩們的記憶中,這更像是一片“吃人的草地”。

那麼,“平平無奇”的草地爲什麼會“吃人”?80多年過去了,今天那片“吃人的草地”又變成了什麼模樣了呢?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有幸去過川西北地區的朋友對若爾蓋草原應該並不陌生,這裡不僅地勢平坦,擁有一望無際的綠意,還是去甘抵青的交通要道,是阿壩州的北路重鎮,對於現代人而言,這是一片生機勃勃之地,但在八十多年前,這裡卻處處充斥着危險。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爲了保住革命火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最初決定轉移時,紅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轉移目標,只不過因爲當時東部和南方一帶都被國民黨軍勢力包裹,紅軍只能向西部高原草地進行轉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只不過西部高原草地雖然遠離國民黨軍的勢力範圍,但茫茫草原也充斥着各種危險,尤其是當時大多數的紅軍戰士並沒有穿越高原的經驗,導致在草原上每走一步都困難重重,僅僅是過一次草地,紅軍就累計犧牲了一萬六千人,期間還發生了課本中有名的“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等故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1935年7月,紅軍大部隊陸續抵達若爾蓋地區,由於當時若爾蓋地區生產力低下,再加上國軍不定時的會出來搜刮,導致這裡的羣衆存糧並不多,紅軍要過草地,想要依靠這裡的羣衆補給並不現實。

爲了儘快穿過草地,當時中央軍委決定讓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混合編組,然後兵分兩路北上,對於這段經歷,後來安全通過草地的女紅軍王定國回憶說:“當時沒有吃的,人們都很瘦,再說了,如果胖的話,哪裡還走得過去啊!可能早都陷進去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8月份,紅軍陸續開始進入草原,面對廣袤的若爾蓋草原,部隊並沒有放鬆警惕,在出發前,當地嚮導給予了部隊儘可能多的指引,同時部隊的籌糧工作也進行了一個月,每次外出籌糧,部隊最多的能一次籌到8斤至10斤,一般的有5斤至6斤。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對於這些徵集來的糧食,部隊都會一一點清數目,然後給當地居民留下收據,作爲將來向紅軍討要的證據,2002年若爾蓋的一戶牧民家中就發現了一塊紅軍戰士當年留下的木牌收據,在這塊長96釐米、寬19釐米、厚2釐米的木板上,清清楚楚地寫着:

紅軍在這塊麥地裡收割了青稞200斤,你們可憑此牌向任何紅軍和蘇維埃政府兌取這些青稞的銀子、茶葉。未兌取前請保存此牌子。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除了徵集足夠多的糧食以外,部隊還做好了各種應急準備,他們一方面向藏民請教嘗百草,辨認無毒可食的野菜,以備過草地時食物短缺時採用,另一方面又宰殺了一些馬匹、犛牛,然後做成了肉乾,甚至還帶了燒酒、辣椒或辣椒汁禦寒。

但即便準備的這麼充分,進入草地之後,戰士們仍感過於樂觀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草地一眼望去碧綠如茵,很多戰士第一次看到這麼壯觀的場面,忍不住就往裡衝,但走到近前才發現,草地如同棉花一般,人踩在上面搖搖晃晃,根本站不穩,這其實是一片沼澤地,在草地中,沼澤地隨處可見,稍有不慎便會陷入其中。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剛進入草地時,戰士們小心一點,人揹着糧食子彈,馬託着槍,尚且能趟着越過沼澤地,雖然慢了一點,但仍可以保持每天20餘公里的行軍速度,然而,隨着越來越深入草地,沼澤地變得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深,很多戰士走着走着就“咕咚”一聲掉進了泥沼中。

旁邊的戰友見狀趕緊去拉,結果也陷入了泥沼中,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兩名戰士就消失在了草地中,一點痕跡也沒有。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董必武曾回憶說:“我們初聽到草地這個名字,以爲不過是人煙很少、草木濃密的地方。誰知草地是真草地,在地上看不見泥土,只看見草和水,不但沒有人煙,簡直沒有人跡,所以也沒有路,沒有樹木。”

由於行軍速度過慢,而且路上危險重重,戰士們隨身攜帶的糧食很快就被耗盡,糧食吃完了,戰士們飢寒交迫,只能靠吃草根充飢,每天的行軍里程也從一開始的20餘公里降至10公里,再後來草根、野菜也找不到了,戰士們餓的實在難受,只好把槍上的皮帶卸下來,切碎熬成湯,所幸當時皮帶都是牛皮做的,可以勉強讓戰士們維持一點體力。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而爲了不讓僅存的寶貴武器陷入沼澤地中,戰士們即使耗盡了力氣,也依舊託着機槍一步一步艱難的向前行軍,一開始一名戰士就可以揹着一挺機槍出發,後來兩人扛着機槍,再後來實在沒了力氣,就4人一組擡着機槍。

戰士們都知道這些武器來之不易,國民黨軍有美國提供的先進美械裝備,但我們只能靠自己一點點積攢,每一挺機槍都是戰士們用血換來的寶貴財富,對於所有的紅軍戰士而言,武器甚至比生命更加重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除了處處隱藏的沼澤以外,若爾蓋草原惡劣的天氣也讓戰士們後怕不已,若爾蓋草原的天氣惡劣到了什麼程度呢?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徐向前後來回憶時這樣描述道:

茫茫大草原,草深過膝,沼澤遍地,荒無人煙。氣候乍暖乍寒,變幻無常,忽而驕陽高照,忽而雨雪交加。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徐向前所言並非誇大,草地上經常籠罩着陰森迷濛的濃霧,身處其中很難辨認方向,只有在太陽偶爾穿過雲層的時候,戰士們才能糾正行軍路線。

而且我軍進入草地的時候正值雨季,部隊露宿草地,帳篷不夠就只能用牀單搭起來躲雨,到了夜裡溫度驟降,戰士們就坐在溼漉漉的草地上過夜,其艱難程度簡直無法想象,在一次風雪交加的行軍中,僅紅6師就犧牲了174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建國後,若爾蓋草原在我國的治理下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工業化進程的巨輪推動下,若爾蓋草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沙化過程,境內的數百個湖泊一度瀕臨乾涸,原本“吃人”的草原被沙子替代,但大面積沙化也讓草原水分急速消失。

十八大之後,爲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若爾蓋草原得到了綜合治理,在大量治沙防沙的治理措施下,原本沙漠化的若爾蓋草原綠意再現,到2022年,以若爾蓋草原爲核心的若爾蓋國家公園已獲批出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今天的若爾蓋草原經過治理,河流縱橫、降水充沛,發育了地球同緯度最爲肥沃的高海拔沼澤溼地草場和高山、亞高山草甸草場,溼生植物和水麥冬、海韭菜、水蒿草等牧草隨處可見,而在若爾蓋縣域內更有鬆貝、蟲草、鹿茸、麝香等野生名貴藥材800餘種,若爾蓋不再“吃人”,而是“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