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女打疫苗後行走困難 現「多發性神經病變」 獲救濟金30萬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期公佈會議記錄,在135件申請案中,共13案獲得救濟金,其中最高額爲30萬,包含1名接種疫苗後出現多發性神經病變的6旬女性,以及2名死亡的個案。(本報資料照)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期公佈會議記錄,在135件申請案中,共13案獲得救濟金,其中最高額爲30萬,包含1名接種疫苗後出現多發性神經病變的6旬女性,以及2名死亡的個案。其中,多發性神經病變與疫苗的關聯無法確定,死者則被判斷與疫苗無關。

疾管署表示,此次獲得救濟金者共13案,最年輕爲5歲以下,最高齡則是80歲以上,症狀以尋麻疹居多,其中2人死亡。救濟金最高爲30萬元,其次爲20萬元、1萬5000元、1萬元,其餘均爲5000元。

新北市1名6旬陳姓女性,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出現四肢無力、行走困難的症狀,神經傳導檢查與腦脊髓液檢驗結果顯示爲多發性神經病變,診斷爲格林巴利症候羣。這名女性有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缺血性心臟病等多重病史,就醫亦檢出感染症,屬發生神經病變的高風險族羣。審議小組依症狀發生時間、臨牀表現研判,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救濟金30萬元。

另外2名獲30萬救濟金的個案均爲死亡個案,分別爲臺中市的30多歲廖先生、北市80多歲慄女士。男子患有高血壓、肺氣腫, 接種莫德納疫苗後2日死亡,接種後無過敏性休克症狀。經病理解剖報告載明,男子具高血壓性心臟病,並有房室結血管肌纖維發育不良,引發心因性休克死亡。

審議小組研判,個案的死因與潛在疾病有關,與疫苗無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不予救濟。由於個案經病理解剖,爰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 ,給予喪葬補助30萬元。

至於北市80多歲慄女士,則是在接種AZ疫苗後20日出現呼吸喘等症狀,送醫而後死亡。病理解剖報告載明,死因爲冠狀動脈粥狀硬化、鈣化並嚴重阻塞導致缺血性心臟病。

審議小組表示,冠狀動脈疾患屬慢性病理變化,非短時間可造成。這名女士屬高齡族羣,且具高血壓及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疾病 史,爲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高危險族羣,研判死因潛在疾病有關,與疫苗無關,不予救濟。由於個案經病理解剖,爰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 ,給予喪葬補助30萬元。